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9页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6-7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7页 |
·本文的内容和框架 | 第7-9页 |
第二章 A公司和其运营的物流配送项目简介及现状分析 | 第9-15页 |
·A公司简介 | 第9页 |
·为B公司定制的某物流配送项目简介 | 第9-10页 |
·物流配送流程 | 第10-12页 |
·项目特点 | 第12页 |
·2008年度项目运作和财务数据 | 第12-13页 |
·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配送错误率奇高,导致巨额索赔 | 第13-15页 |
第三章 配送错误的定义、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配送错误的定义和分类 | 第15-16页 |
·配送错误的原因探讨和责任判定的意义 | 第16页 |
·原因分析和责任判定的方法 | 第16-17页 |
第四章 配送错误原因及后果分析 | 第17-33页 |
·利益和风险承担者分析 | 第17-19页 |
·配送流程中的交接环节分析 | 第19-21页 |
·货物正向流动的交接环节分析 | 第19-21页 |
·货物逆向流动的交接环节分析 | 第21页 |
·历史记录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 第21-28页 |
·历史数据的缺陷 | 第21-22页 |
·历史数据的重新整理 | 第22-23页 |
·配送错误数据库的创设 | 第23-25页 |
·基于配送错误数据库的定量分析分析 | 第25-28页 |
·合同条款分析 | 第28-29页 |
·配送错误产生后的后续流程分析 | 第29-30页 |
·典型案例分析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五章 控制配送错误的解决方案 | 第33-48页 |
·控制配送错误的两个方向和相关途径 | 第33-34页 |
·提高运营技术 | 第34-36页 |
·增设驻收货端代表,调整收货交接环节 | 第34-35页 |
·信息系统的重建 | 第35-36页 |
·加强供应链联盟的组织协调 | 第36-42页 |
·以B公司为中心的供应链联盟结构简介 | 第36-38页 |
·物流服务合同条款的重新谈判 | 第38-39页 |
·延期报损和报溢制度的建立 | 第39-41页 |
·与供货商签署不开箱协议及更换包装协议 | 第41页 |
·A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 | 第41-42页 |
·加强对分包承运商的管理 | 第42-48页 |
·A公司的分包战略及在分包实施中遭遇的困难 | 第42-44页 |
·分包合同条款的变更 | 第44-45页 |
·选择合适的分包承运商 | 第45-46页 |
·定期培训和调整派车频率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体会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