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医疗保险模式研究--以青岛地区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0前言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论文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1 医疗保险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医疗保险的定义 | 第14-15页 |
·医疗保险的概念及分类 | 第14页 |
·医疗保险的起源 | 第14页 |
·医疗保险的体系 | 第14-15页 |
·卫生经济学视角的医疗保险分析 | 第15-16页 |
·保险经济学视角的医疗保险分析 | 第16-17页 |
·公共经济学视角的医疗保险分析 | 第17-18页 |
2 国际医疗保险制度比较 | 第18-28页 |
·福利型医保模式 | 第18-19页 |
·主要特点 | 第18页 |
·英国的医保制度 | 第18-19页 |
·社会保险型医保模式 | 第19-20页 |
·主要特点 | 第19页 |
·德国的医保制度 | 第19-20页 |
·商业保险型医保模式 | 第20-21页 |
·主要特点 | 第20-21页 |
·美国的医保制度 | 第21页 |
·储蓄型医疗保险模式 | 第21-23页 |
·主要特点 | 第21-22页 |
·新加坡的医保制度 | 第22-23页 |
·国际医疗保险制度的一般特点与趋势 | 第23-28页 |
·医保制度的选择 | 第23-25页 |
·医保制度与立法 | 第25页 |
·医疗保障覆盖路径 | 第25页 |
·医疗支出与保障效果的关系 | 第25-26页 |
·医疗费用日益高涨成为共同难题 | 第26-28页 |
3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展 | 第28-32页 |
·我国城镇医疗保障体制历史沿革 | 第28-29页 |
·职工劳保医疗制度的建立 | 第28页 |
·职工公费医疗制度的建立 | 第28页 |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 第28-29页 |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 第29页 |
·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现状与问题 | 第29-32页 |
·关于个人就医负担问题 | 第30页 |
·关于医药体制的配套改革问题 | 第30-31页 |
·关于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的结合问题 | 第31-32页 |
4 青岛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 第32-42页 |
·青岛市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概况 | 第32-33页 |
·改革过渡阶段 | 第32-33页 |
·新型医疗保险制度形成阶段 | 第33页 |
·青岛市现行城镇医疗保障体系框架 | 第33-35页 |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第33页 |
·大额医疗补助金制度 | 第33页 |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第33-34页 |
·特殊人员的医疗保障 | 第34页 |
·公务员医疗补助和保健对象医疗补贴 | 第34页 |
·单位补充医疗保险 | 第34页 |
·职工医疗互助保险 | 第34页 |
·城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 | 第34-35页 |
·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 | 第35页 |
·商业医疗保险 | 第35页 |
·城镇不同人群医疗保险制度比较分析 | 第35-42页 |
·实施时间及参保人数比较 | 第35-36页 |
·缴费制度比较 | 第36-37页 |
·保障待遇比较 | 第37-39页 |
·管理服务比较 | 第39-40页 |
·基金管理比较 | 第40-42页 |
5 基于个体法的医保基金结余模型研究 | 第42-47页 |
·模型的提出 | 第42页 |
·模型建立的基本假设 | 第42-43页 |
·职工医保基金结余模型 | 第43-44页 |
·居民医保基金结余模型 | 第44-45页 |
·计算结果 | 第45页 |
·分析 | 第45-47页 |
6 完善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 第47-51页 |
·协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第47-48页 |
·坚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导向 | 第47页 |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 第47-48页 |
·完善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 第48页 |
·健全相关制度衔接机制 | 第48-49页 |
·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 | 第49页 |
·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