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缩略语说明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全文章节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Internet 拥塞控制机制概述 | 第18-26页 |
·基于端系统的拥塞控制机制 | 第18-23页 |
·xIMD 拥塞控制 | 第19-20页 |
·基于时延的拥塞控制 | 第20页 |
·基于速率的拥塞控制 | 第20-21页 |
·基于带宽估计的拥塞控制 | 第21-23页 |
·基于中间结点的拥塞控制机制 | 第23-24页 |
·AQM | 第23-24页 |
·路由器辅助的拥塞控制 | 第24页 |
·基于 Proxy 的拥塞控制机制 | 第24-25页 |
·基于FEC/ARQ 的Proxy 方法 | 第24-25页 |
·基于分裂连接的Proxy 方法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传统TCP 协议拥塞控制 | 第26-34页 |
·传统TCP 拥塞控制机制 | 第26-30页 |
·TCP Tahoe | 第27-28页 |
·TCP Reno | 第28页 |
·TCP NewReno | 第28-29页 |
·TCP SACK | 第29页 |
·TCP 性能分析 | 第29-30页 |
·传统TCP 拥塞控制辅助机制 | 第30-32页 |
·RTT 的测量 | 第31页 |
·RTO 设置 | 第31-32页 |
·传统TCP 在高BDP 环境下面临的问题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XCP 协议时域性能分析及其响应函数 | 第34-61页 |
·高BDP 环境下的拥塞控制协议简介 | 第34-41页 |
·HSTCP | 第35-37页 |
·STCP | 第37-39页 |
·Binary Increase Search | 第39-40页 |
·Fast TCP | 第40页 |
·XCP | 第40-41页 |
·XCP 协议概述 | 第41-44页 |
·设计理念 | 第41-42页 |
·拥塞控制机制 | 第42-44页 |
·XCP 协议性能分析 | 第44-52页 |
·稳态特性分析 | 第45-46页 |
·时域特性分析 | 第46-52页 |
·高BDP 环境下拥塞控制协议的评价指标 | 第52-60页 |
·规模性 | 第52-57页 |
·排队时延 | 第57页 |
·公平性 | 第57-58页 |
·TCP 兼容性 | 第58-59页 |
·收敛时间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现有XCP 与传统TCP 互联方案及其优缺点分析 | 第61-72页 |
·TCP 友好的XCP 方案 | 第61-63页 |
·路由器 | 第61-62页 |
·端系统 | 第62-63页 |
·优缺点分析 | 第63页 |
·基于XCP 的CSFQ 方案 | 第63-68页 |
·基本原理 | 第64页 |
·优缺点分析 | 第64-65页 |
·仿真结果 | 第65-68页 |
·XCP-i 方案 | 第68-70页 |
·基本原理 | 第68-69页 |
·优缺点分析 | 第69-70页 |
·方案的比较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基于XCP-TCP 网关的互联方案 | 第72-107页 |
·工作原理 | 第72-80页 |
·设计思想 | 第73-75页 |
·网络结构与流的分类 | 第75-76页 |
·工作机制 | 第76-80页 |
·性能分析 | 第80-88页 |
·公平性分析 | 第80-85页 |
·瓶颈链路带宽利用率 | 第85-86页 |
·排队时延 | 第86-87页 |
·XCP-TCP 网关的复杂程度 | 第87-88页 |
·仿真实验 | 第88-105页 |
·仿真环境 | 第89-91页 |
·公平性 | 第91-100页 |
·瓶颈链路带宽利用率及收敛时间 | 第100-103页 |
·瓶颈链路的队列长度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07-109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07页 |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 第107-109页 |
附录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录用和发表的论文(均为第一作者)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