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序言(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生态文明教育概述 | 第14-31页 |
一.生态文明概念 | 第14-17页 |
(一) 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 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 第15-17页 |
二.生态文明教育及其发展 | 第17-27页 |
(一) 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 生态文明教育的特点 | 第18-19页 |
(三) 生态文明教育发展概况 | 第19-27页 |
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27-31页 |
(一)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 | 第27-28页 |
(二) 国外学者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论述 | 第28-30页 |
(三) 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 | 第30-31页 |
第二部分 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31-37页 |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 第31-32页 |
二.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提高高中生公民生态文明素质的迫切需要 | 第32-33页 |
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 | 第33-36页 |
(一) 从目标看,生态文明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应有之义 | 第33-34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 第34页 |
(三)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4-36页 |
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顺应了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 | 第36-37页 |
第三部分 当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7-42页 |
一.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一) 有其"实"无其"位" | 第37页 |
(二) 重说教轻实践 | 第37-38页 |
(三) 重应试轻素质 | 第38-40页 |
(四) 重渗透轻专题 | 第40-41页 |
(五) 重宏观轻微观 | 第41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一) 当前的生态文明教育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 第41-42页 |
(二) 在师资队伍上,教师环境意识与能力薄弱 | 第42页 |
第四部分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探索 | 第42-67页 |
一.明确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地位 | 第42-43页 |
二.思想政治课应确立生态文明教育的三维目标,追求知、情、信、意、行的统一 | 第43-44页 |
三.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 第44-52页 |
(一) 《经济生活》应注重生态经济常识教育 | 第44-45页 |
(二) 《政治生活》应注重生态政治常识教育 | 第45-46页 |
(三) 《文化生活》应注重生态文化常识教育 | 第46-47页 |
(四) 《生活与哲学》应注重生态哲学常识教育 | 第47-49页 |
(五)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应注重生态道德教育 | 第49-50页 |
(六) 教学始终穿插生态美学教育 | 第50-52页 |
四.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第52-60页 |
(一) 多媒体辅助讲授法 | 第52-53页 |
(二) 生态教育和时事整合法 | 第53页 |
(三) 警示教育法 | 第53-55页 |
(四) 实地探究法 | 第55-56页 |
(五) 案例教学法 | 第56-57页 |
(六) 田园教学法 | 第57页 |
(七) 生态热点问题讨论法 | 第57-58页 |
(八) 生态焦点问题辩论法 | 第58-59页 |
(九) 举行演讲和小论文竞赛 | 第59-60页 |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机制 | 第60-63页 |
(一) 当前在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60-61页 |
(二) 开展多元的、发展性教学评价 | 第61-63页 |
六.注重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63-67页 |
(一)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要求 | 第63-64页 |
(二) 关注世界各地有关生态文明教育最新动向 | 第64-65页 |
(三) 注重当地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65-67页 |
第五部分 重视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的素养 | 第67-72页 |
一.关口前移,重视师范教育中的生态文明教育 | 第67页 |
二.全面提高在职思想政治教师生态文明教育能力 | 第67-72页 |
(一) 更新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理念 | 第68-69页 |
(二) 全面普及教师生态知识 | 第69页 |
(三) 多渠道提高教师生态文明教育能力 | 第69-72页 |
结束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