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发展中存在的缺陷 | 第12-15页 |
(一) 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二) 立法层面的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二、历史考察的方法: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与演变 | 第15-22页 |
(一)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 | 第15-16页 |
(二)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演变 | 第16-22页 |
1.伯利(Berle)与多德(Dodd)之论战 | 第16-17页 |
2.相关利益者理论的兴起 | 第17-19页 |
3.美国公司法修改的浪潮 | 第19-20页 |
4.公司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理论 | 第20-21页 |
5.历史综述 | 第21-22页 |
三、公司社会责任的基本理论界定 | 第22-33页 |
(一) 公司社会责任之定义 | 第22-25页 |
1.国外学者关于公司社会责任之定义 | 第22-23页 |
2.国内学者及台湾地区公司社会责任之定义 | 第23-24页 |
3.公司社会责任定义之评析 | 第24-25页 |
(二) 公司社会责任之性质 | 第25-29页 |
1.公司社会责任的基础是法律责任 | 第25-27页 |
2.公司社会责任的理想是道德准则 | 第27-28页 |
3.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的融合 | 第28-29页 |
(三) 公司经营目标与公司社会责任之关系 | 第29-31页 |
(四) 公司社会责任承担主体之界定 | 第31-33页 |
四、实证考察的方法: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现状与理论的发展 | 第33-38页 |
(一)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及各国公司社会责任现状 | 第33-35页 |
(二) 我国新《公司法》第五条之评析 | 第35-38页 |
1.学者关于《公司法》第五条的观点争鸣 | 第35-36页 |
2.《公司法》第五条之评析 | 第36-38页 |
五.问题的解决:对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之建议 | 第38-49页 |
(一)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公司社会责任 | 第38-45页 |
1.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 | 第38-39页 |
2.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缺陷 | 第39-40页 |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公司社会责任 | 第40-45页 |
(二) 强化信息披露,完善公司社会责任承担机制 | 第45-47页 |
1.我国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 | 第45-46页 |
2.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 | 第46-47页 |
(三) 公司法与相关法律的结合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