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绪论 | 第13-33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3-1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四、研究难点及创新 | 第30-33页 |
第一章 宗教信仰自由概念的理解 | 第33-64页 |
第一节 当前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诸种表述与理解 | 第33-45页 |
一、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表述和理解 | 第33-35页 |
二、国外宪法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表述和简评 | 第35-41页 |
三、国际法对宗教信仰自由表述 | 第41-43页 |
四、"宗教信仰自由"抑或其它更准确的称谓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整体把握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 | 第45-54页 |
一、宗教信仰自由主体的模糊性 | 第46-47页 |
二、宗教信仰自由内容的模糊性 | 第47-48页 |
三、宗教信仰自由客体的模糊性 | 第48-51页 |
四、整体把握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 | 第51-53页 |
五、简评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宗教信仰自由与相关概念 | 第54-64页 |
一、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 | 第54-56页 |
二、宗教信仰自由与信仰 | 第56-57页 |
三、宗教信仰自由与迷信 | 第57-61页 |
四、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良心自由及意志自由 | 第61-64页 |
第二章 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与特征 | 第64-98页 |
第一节 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 | 第64-85页 |
一、信教自由 | 第65-70页 |
二、表明宗教信仰的自由 | 第70-73页 |
三、宗教教育自由 | 第73-79页 |
四、宗教捐赠自由 | 第79-80页 |
五、宗教信息权 | 第80-81页 |
六、宗教豁免权 | 第81-82页 |
七、宗教团体的自由 | 第82-84页 |
八、少数群体的宗教信仰自由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 | 第84-85页 |
第二节 宗教信仰自由的特征 | 第85-98页 |
一、宗教信仰自由是一项人权 | 第85-88页 |
二、宗教信仰自由是个人自由亦是群体自由 | 第88-93页 |
三、宗教信仰自由即是消极权利亦是积极权利 | 第93-95页 |
四、宗教信仰自由即是防御性权利亦是扩张性权利 | 第95-98页 |
第三章 宗教信仰自由的正当性:从价值和功能角度 | 第98-119页 |
第一节 宗教信仰自由价值正当性分析 | 第98-108页 |
一、宗教信仰自由体现正义价值 | 第98-101页 |
二、宗教信仰自由体现平等价值 | 第101-104页 |
三、宗教信仰自由体现宽容价值 | 第104-108页 |
第二节 宗教信仰自由正当性的功能分析 | 第108-119页 |
一、宗教信仰自由与德行成就 | 第108-112页 |
二、宗教信仰自由与经济发展 | 第112-115页 |
三、宗教信仰自由的社会效益 | 第115-119页 |
第四章 宗教信仰自由限制的正当性与类型 | 第119-154页 |
第一节 宗教信仰自由限制的正当性 | 第119-128页 |
一、难以超越的内在:宗教信仰自由本身的有限性 | 第119-121页 |
二、不同价值衡平的需要:自由与秩序的衡平 | 第121-122页 |
三、权力的正当性 | 第122-128页 |
第二节 宗教信仰自由的显性限制:法律制度层面的限制 | 第128-141页 |
一、确定宗教信仰自由制度限制原则的条件 | 第129-132页 |
二、宗教信仰自由法律限制原则 | 第132-140页 |
三、我国关于宗教信仰自由限制的原则规定 | 第140-141页 |
第三节 宗教信仰自由之隐性限制:观念限制和法律失灵的限制 | 第141-154页 |
一、难以实现的统一:形式自由与实际自由的不必然一致性 | 第141-143页 |
二、观念对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 | 第143-148页 |
三、法律制度失灵对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 | 第148-154页 |
第五章 面向西方:宗教信仰从义务到权利的衍变 | 第154-173页 |
第一节 传统宗教信仰观:以宗教信仰为义务 | 第154-160页 |
一、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宗教信仰状况 | 第154-157页 |
二、欧洲中世纪世俗与神圣交叠期的宗教信仰状况 | 第157-160页 |
第二节 近代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化:从不宽容到有限宽容 | 第160-167页 |
一、1600年至1700年:宗教信仰自由理论准备和立法实践 | 第160-163页 |
二、1700年至1900年:宗教信仰自由理论普遍论证和立法普遍实践 | 第163-167页 |
第三节 现代:宗教信仰自由从西方内国权利到全球权利 | 第167-173页 |
一、1900年至二战:宗教信仰自由国际化的萌起期 | 第167页 |
二、二战至1980年:宗教信仰自由国际化的发展期 | 第167-169页 |
三、1980年至今:宗教信仰自由国际化的成熟期 | 第169-173页 |
第六章 立足中国:全球化语境下宗教信仰自由的地方性建构 | 第173-228页 |
第一节 西方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本土化的尝试和经验 | 第173-187页 |
一、西方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本土化的尝试 | 第173-178页 |
二、近六十年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实践与经验 | 第178-183页 |
三、并非都是好消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83-187页 |
第二节 地方性文化背景下的中西宗教信仰观比较 | 第187-203页 |
一、中西宽容理念存有差异 | 第187-189页 |
二、中西宗教迫害的频度与目的差异 | 第189-191页 |
三、中西政府对宗教信仰观念的差异 | 第191-199页 |
四、中西宗教团体在国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差异 | 第199-201页 |
五、中国传统宗教信仰观之概括 | 第201-203页 |
第三节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宗教信仰自由若干思考 | 第203-228页 |
一、全球化语境下宗教信仰自由的新特点 | 第203-211页 |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宗教信仰自由若干原则性思考 | 第211-219页 |
三、地方性背景下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微观完善 | 第219-228页 |
结语:认真对待宗教信仰自由 | 第228-232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237页 |
毕业论文附注 | 第237-2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38-239页 |
后记 | 第239-2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