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广陈皮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缩略语表第17-1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8-34页
 1 陈皮概述第18-19页
   ·陈皮的产地、分类和性状第18页
   ·陈皮的历史渊源第18-19页
   ·陈皮化学物质基础第19页
 2 柑橘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第19-29页
   ·基本结构与分类第20-21页
   ·提取方法第21-23页
     ·有机溶剂提取法第21-22页
     ·索氏提取法第22页
     ·微波提取法第22页
     ·超声波提取法第22页
     ·酶解提取法第22页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第22-23页
   ·分离纯化方法第23-24页
     ·柱层析色谱法第23页
     ·高速逆流色谱法第23-24页
   ·检测与鉴定方法第24-26页
     ·分光光度法第2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第24-25页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第25页
     ·核磁共振光谱法(NMR)第25-26页
   ·生物活性第26-29页
     ·抗氧化活性第26-28页
     ·抗炎活性第28页
     ·抗动脉硬化活性第28页
     ·抗肿瘤活性第28-29页
 3 挥发油的研究进展第29-32页
   ·概述第29页
   ·提取第29-30页
     ·水蒸气蒸馏法第29页
     ·溶剂提取法第29-30页
     ·压榨法第30页
     ·超临界提取法第30页
   ·分离第30页
   ·检测与鉴定方法第30页
   ·生物活性第30-32页
     ·抗氧化活性第30-31页
     ·抑菌活性第31页
     ·其它活性第31-32页
 4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第32-33页
   ·研究意义第32页
   ·研究内容第32-33页
 5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33-34页
第二章 广陈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第34-59页
 第一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广陈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第35-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实验材料第35-36页
     ·实验原料第35页
     ·主要试剂第35页
     ·主要仪器第35-36页
   ·试验方法第36-38页
     ·样品制备第36页
     ·总黄酮测定第36-37页
       ·分光光度法的建立第36-37页
       ·广陈皮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37页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37页
     ·HPLC-MS测定条件第37-38页
     ·统计分析第38页
  2 结果第38-44页
   ·分光光度分析方法第38-39页
   ·广陈皮各部总黄酮含量及DPPH清除效果第39-40页
   ·广陈皮黄酮类化合物的质谱鉴定第40-44页
  3 讨论第44页
  4 结论第44-45页
 第二节 传统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第45-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8页
   ·实验材料第45-46页
     ·实验原料第45页
     ·主要试剂第45页
     ·主要仪器第45-46页
   ·实验方法第46-48页
  2 结果第48-57页
  3 讨论第57-58页
  4 结论第58-59页
第三章 不同贮藏年份、不同采收期广陈皮和不同品种柑橘皮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比较第59-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61页
   ·实验材料第59-60页
     ·实验原料第59页
     ·主要试剂第59-60页
     ·主要仪器第60页
   ·试验方法第60-61页
     ·样品的制备第60页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第60页
     ·黄酮类物质的HPLC测定条件第60页
     ·HPLC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第60-61页
       ·检测波长第60页
       ·标准品的线性回归方程、线性范围、相关系数、检测限和定量限第60-61页
       ·精密度试验第61页
     ·统计分析第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6页
   ·HPLC定量分析方法第61-64页
     ·检测波长第61-63页
     ·标准品线性回归方程、线性范围、相关系数、检测限和定量限第63页
     ·精密度分析第63-64页
   ·不同贮藏年份广陈皮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比较第64页
   ·不同采收期广陈皮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比较第64-65页
   ·不同品种柑橘皮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比较第65-66页
 3 讨论第66-67页
 4 结论第67-68页
第四章 不同贮藏年份、不同采收期广陈皮和不同品种柑橘皮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第68-8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8-71页
   ·实验材料第68-69页
     ·实验原料第68页
     ·主要试剂第68-69页
     ·主要仪器第69页
   ·实验方法第69-71页
     ·样品的制备第69页
     ·总抗氧化能力TAC测定第69-70页
     ·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70-71页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71页
     ·统计分析第7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1-80页
   ·不同贮藏年份广陈皮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第72-73页
   ·不同采收期广陈皮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第73页
   ·不同品种柑橘皮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第73-74页
   ·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关系第74-78页
     ·不同贮藏年份广陈皮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第74-76页
     ·不同采收期广陈皮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第76-77页
     ·不同品种柑橘皮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第77-78页
  3 讨论第78页
  4 结论第78-80页
第五章 广陈皮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协同效应第80-9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0-83页
   ·实验材料第80-82页
     ·实验原料第80-81页
     ·主要试剂第81-82页
     ·主要仪器第82页
   ·实验方法第82-83页
     ·样品的制备第82页
     ·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82-83页
     ·总抗氧化能力TAC测定第83页
     ·统计分析第8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3-89页
   ·广陈皮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单体和两个单体混合的协同效应第83-85页
   ·氨基酸、有机酸与广陈皮黄酮类化合物模拟体系的协同效应第85-89页
     ·有机酸与广陈皮黄酮类化合物模拟体系的协同效应第85-86页
     ·氨基酸与广陈皮黄酮类化合物模拟体系的协同效应第86-89页
 3 讨论第89-90页
 4 结论第90-91页
第六章 不同贮藏年份广陈皮挥发油成分第91-10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1-94页
   ·实验材料第91-92页
     ·实验原料第91页
     ·主要试剂第91-92页
     ·主要仪器第92页
   ·试验方法第92-94页
     ·挥发油的制备第92页
     ·广陈皮挥发油的GC-MS测定条件第92-93页
     ·标准品的线性回归方程、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和加样回收率第93页
     ·挥发油的定性和定量第93-94页
     ·统计分析第9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4-100页
   ·广陈皮挥发油出油率第94-95页
   ·广陈皮挥发油GC-MS分析第95-100页
     ·标准品的线性回归方程、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和加样回收率第95-96页
     ·样品分析第96-100页
 3 讨论第100-101页
   ·不同方法提取挥发油的比较第100页
   ·"陈久者良"挥发油化学成分基础第100-101页
 4 结论第101-102页
第七章 不同贮藏年份广陈皮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第102-11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2-105页
   ·实验材料第102-104页
     ·实验原料第102页
     ·供试菌种第102-103页
     ·主要试剂第103页
     ·主要仪器第103-104页
   ·试验方法第104-105页
     ·广陈皮挥发油的制备第104页
     ·抗氧化能力活性评价第104页
       ·总抗氧化能力TAC测定第104页
       ·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104页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104页
     ·抑菌实验第104-105页
       ·滤纸片平板扩散法第104-105页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105页
     ·统计分析第10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5-109页
   ·抗氧化活性第105-106页
   ·抑菌活性第106-109页
     ·广陈皮挥发油对微生物的抑制效果第106-108页
     ·广陈皮挥发油对微生物的MIC测定第108-109页
 3 讨论第109-110页
 4 结论第110-111页
第八章 全文主要结论第111-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附录第128-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金属与细菌—土壤活性颗粒微界面互作的分子机制
下一篇:中国花卉产业链中的性别角色组成、性别主流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