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计算机仿真论文

铁道客车乘坐舒适性建模、仿真与虚拟试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引言第12页
   ·铁道客车的静态舒适性与振动舒适性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3页
     ·车辆座椅静态舒适性研究现状第13-14页
     ·铁道客车振动舒适性研究现状第14-20页
       ·铁道客车运行平稳性理论模型第14-18页
       ·铁道客车运行平稳性计算第18-19页
       ·铁道客车振动舒适性评价标准第19-20页
     ·铁道车辆虚拟试验技术相关研究现状第20-23页
       ·复杂机械系统计算机仿真技术第20-21页
       ·铁道车辆虚拟样机技术第21-22页
       ·铁道车辆虚拟现实技术第22-23页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意义第23-25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5-28页
第二章 列车座椅几何舒适性分析与评价第28-43页
   ·前言第28页
   ·列车座椅几何舒适性分析基本方案第28-30页
   ·我国坐姿人体测量数据及其补充估算第30-31页
   ·人体CAD模型的建立第31-34页
     ·面向座椅几何舒适性分析的人体模型要求第31-32页
     ·人体CAD模型特征拓扑结构第32页
     ·人体CAD模型的参数化建模第32-34页
   ·基于CAD模型的人-椅自适应匹配第34-36页
   ·列车座椅几何舒适性评价模型第36-41页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第36-38页
     ·列车座椅几何舒适性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38-41页
   ·列车座椅几何舒适性分析实例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铁路座车振动舒适性建模与仿真第43-67页
   ·前言第43页
   ·坐姿人体振动生物力学模型第43-45页
   ·"坐姿人体-柔性车体"耦合动力学模型第45-53页
     ·物理模型第45-46页
     ·运动方程第46-53页
   ·铁路座车振动舒适性仿真与评价第53-60页
     ·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第53-56页
     ·"坐姿人体-柔性车体"耦合动力学系统随机振动响应第56-58页
     ·人体振动舒适性评价第58-60页
   ·铁路座车振动舒适性分析第60-64页
     ·模型验证第60-61页
     ·乘员质量对铁道客车振动舒适性的影响分析第61-64页
   ·车辆运行平稳性模拟振动台试验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铁路卧车振动舒适性建模与仿真第67-83页
   ·前言第67页
   ·卧姿人体振动模型第67-68页
   ·"人-铺-车辆"空间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第68-71页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68-70页
     ·模型的简化第70-71页
   ·车辆铺位的随机振动响应第71-75页
     ·车辆空间振动系统数学模型第71-73页
     ·车厢任意铺位随机振动响应的计算方法第73-75页
   ·卧姿人体振动舒适性的计算第75-78页
     ·卧姿人体的随机振动响应第75-76页
     ·卧姿人体振动舒适性的评价第76-78页
   ·卧铺客车振动舒适性分析实例第78-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铁道客车振动舒适性虚拟试验系统架构第83-91页
   ·前言第83页
   ·构建铁道客车振动舒适性虚拟试验系统的基础问题第83-86页
     ·铁道客车振动舒适性的动力学解算途径第83-85页
     ·车辆虚拟试验中动力学仿真与视景仿真的集成方式第85页
     ·铁道客车振动舒适性虚拟试验系统的要求和特点第85-86页
   ·基于虚拟试验场的铁道客车振动舒适性虚拟试验架构第86-87页
   ·铁道客车振动舒适性虚拟试验系统的组成部分第87-88页
   ·铁道客车振动舒适性虚拟试验系统的实现平台第88-90页
     ·硬件平台第88-89页
     ·软件平台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铁道客车振动舒适性虚拟试验场的构建第91-107页
   ·前言第91页
   ·虚拟试验场景数据库层次结构第91-92页
   ·铁道客车动态视景模型第92-96页
     ·车辆几何模型的建立第92-93页
     ·模型优化和纹理映射第93-94页
     ·车辆DOF建模第94-95页
     ·铁道客车三维视景模型库的建立第95-96页
   ·虚拟试验场地形建模第96-100页
     ·基于DEM数据的地形网格生成第96-97页
     ·地形投影方式和转换算法第97-99页
     ·地形网格LOD模型第99-100页
     ·地形的纹理映射及优化第100页
   ·虚拟试验场轨道线路建模第100-105页
     ·轨道线路空间数学模型第101-105页
     ·轨道线路的几何建模与视景建模第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七章 面向振动舒适性分析的铁道客车多体动力学仿真第107-119页
   ·前言第107页
   ·铁道客车虚拟样机建模第107-111页
     ·Adams建模基本理论第107-108页
     ·基于模板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第108-109页
     ·铁道客车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第109-111页
   ·轮轨接触模型的建立第111-112页
   ·轨道线路试验工况的设定第112-114页
     ·轨道线路几何形位的设定第112-113页
     ·轨道不平顺的设定第113-114页
   ·铁道客车多体动力学仿真第114-118页
     ·多体动力学数值求解算法第114-116页
     ·铁道客车振动舒适性仿真第116-118页
   ·视景仿真驱动数据的生成第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八章 铁道客车振动舒适性虚拟试验的实现第119-129页
   ·前言第119页
   ·基于VEGA的视景仿真系统开发第119-120页
   ·铁道客车动态视景仿真的实现第120-124页
     ·车辆图像帧序列的生成第120-122页
     ·单节车辆视景模型的驱动第122-123页
       ·车辆的运行控制第122-123页
       ·部件DOF节点驱动第123页
     ·列车视景模型的驱动第123-124页
   ·基于虚拟仪表的振动舒适性实时分析第124-125页
   ·铁道客车振动舒适性虚拟试验实例第125-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29-132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29-131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31页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42-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矿隐患空区三维信息获取及其动力失稳数值分析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智能技术的城市公交服务可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