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艺术史论文

中国古代绘画品评理论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绪论第12-20页
 一、选题的理论依据及意义第12-16页
 二、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第16-20页
第一章 魏晋:绘画品评理论的核心——才性论第20-49页
 第一节 才性与艺术风格第20-26页
  一、“才性”观的提出第20-21页
  二、“才性”论对人的才能和性格的强调第21-22页
  三、“才性”与文学上的个性风格第22-23页
  四、“才性”与“诗”、“书”、“画”的品评第23-26页
 第二节 古代绘画品评中的才性观第26-38页
  一、穷理尽性:才性的最高境界第26-29页
  二、“奇”、“巧”:才性的标志第29-35页
  三、足征本性与天植其材(才):对才性的强调第35-36页
  四、通变与变通: 才性之致第36-38页
 第三节 才性品评的具体标准与要求:六法兼善第38-49页
  一、“六法”与“六品”第38-42页
  二、“传移模写”与六法兼善第42-44页
  三、取之象外与六法兼善第44-49页
第二章 唐宋:绘画品评中才性论与风格论的浑融第49-84页
 第一节 自然、神品、妙品是“才性”的具体表现第49-56页
  一、自然:才性之天机第50-51页
  二、神品:才性之巧第51-52页
  三、妙品:才性之妙第52-54页
  四、能品:学侔天工——才性之能第54-56页
 第二节 神、妙、能既是才性,又是风格第56-61页
  一、神、妙、能与艺术风格品评第56-58页
  二、“神品”风格的特征:飞动与神采第58-61页
 第三节 自然:风格的最高境界第61-70页
  一、“自然”的风格观念第61-64页
  二、“自然”的风格倾向第64-67页
  三、“自然”作为风格品评的价值判断第67-70页
 第四节 “逸品”与“逸格”:从才性到风格第70-84页
  一、“逸”到“逸品”:由“才”到“精神形式”第70-75页
   (一) “逸”是“才”第70-72页
   (二) “逸”中有奇第72-74页
   (三) “逸”中有“野”第74-75页
  二、“逸格”:强调画家主体的精神第75-78页
  三、“逸格”的艺术风格:简、淡、清、远第78-80页
  四、“逸格”:“形”藏于“意”第80-84页
第三章 古代绘画品评理论史中若干才性观念辨析第84-104页
 第一节 “理”与“逸”:才性的主客观表现第84-94页
  一、六法中的“理”与“逸”及影响第84-87页
  二、“理”理解的不同是宋文人画家和院画家的品评观念分岐的原因第87-94页
 第二节 精、谨细”与“能”第94-97页
 第三节 “自然”与“逸”第97-104页
第四章 明清:绘画的风格品评的确立第104-132页
 第一节 古代绘画风格品评中的若干观念第104-110页
  一、体第104-105页
  二、势第105-106页
  三、媚第106-107页
  四、老第107-110页
 第二节 风格品评的建构第110-119页
  一、风格与笔法第110-115页
   (一) 崇尚刚劲风格的李开先第111-113页
   (二) 笔有六要第113-115页
  二、拟象品评,对艺术风格的强化第115-117页
  三、以“赞”为体例的风格品评第117-119页
 第三节 典型的风格品评第119-132页
  一、法与风格第119-126页
  二、《二十四画品》对艺术风格学理论的价值第126-132页
   (一) 对历代绘画风格的总结第126-127页
   (二) 强调“中和之美”第127-128页
   (三) 强调意象风格第128-132页
第五章 清末:“神逸能妙”,由才性论向风格论的转化第132-145页
 第一节 才性品评向风格品评理论的发展建构第132-134页
 第二节 神、逸、能兼善与风格第134-138页
  一、神逸兼到与风格第134-136页
  二、能神兼善与风格第136-137页
  三、能而兼逸与风格第137-138页
 第三节 “神、逸、能”各善其长的艺术风格第138-142页
 第四节 “妙品”的艺术风格及兼容性第142-145页
  一、“妙”中有“逸”的艺术风格第142-143页
  二、妙品:妙、能之间第143-145页
第六章 古代绘画品评理论对当代美术批评的意义第145-155页
 第一节 中国当代美术品评理论的失语第145-149页
 第二节 中国美术品评话语重建与方法第149-155页
参考书目第155-161页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61-162页
致谢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建国17年(1949年-1965年)绘画题材研究
下一篇:中国画学科规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