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耕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方案 | 第10-12页 |
·课题来源与资料收集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2 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 | 第16-35页 |
·基本概念 | 第16-19页 |
·风险 | 第16-17页 |
·生态风险 | 第17页 |
·生态风险评价 | 第17-19页 |
·生态风险的特点和目标 | 第19-20页 |
·客观性 | 第19页 |
·危害性 | 第19页 |
·内在价值性 | 第19-20页 |
·不确定性 | 第20页 |
·生态风险评价的目标 | 第20页 |
·生态风险评价及其发展 | 第20-22页 |
·生态风险评价框架 | 第22-26页 |
·美国 | 第22-25页 |
·其他发达国家 | 第25页 |
·中国 | 第25-26页 |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第26-30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生态风险的类型和评价方法 | 第30-35页 |
·生物工程引起的生态风险 | 第30-31页 |
·生态入侵引起的生态风险 | 第31-32页 |
·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风险 | 第32页 |
·生态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 | 第32-35页 |
3 县域生态系统与土地利用分析 | 第35-51页 |
·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 第36-40页 |
·位置 | 第36-37页 |
·地形地貌 | 第37-38页 |
·水文气候 | 第38页 |
·土壤 | 第38-39页 |
·植被 | 第39页 |
·社会经济 | 第39-40页 |
·土地生态系统变化及其效应 | 第40-51页 |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 | 第41-43页 |
·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 | 第43-46页 |
·土地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 第46-51页 |
4 县域土地生态系统风险评价 | 第51-76页 |
·风险源分析 | 第51-52页 |
·风险源识别 | 第51页 |
·风险源描述 | 第51-52页 |
·风险受体分析 | 第52-54页 |
·受体的选取 | 第52-54页 |
·生态终点 | 第54页 |
·暴露与危害分析 | 第54-61页 |
·各受体生态系统的生态损失度量 | 第56-60页 |
·各风险源对受体的危害作用 | 第60-61页 |
·综合评价 | 第61-76页 |
·风险小区的划分 | 第62页 |
·风险值度量 | 第62页 |
·风险分级分布图 | 第62-74页 |
·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不足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