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12页 |
绪论 | 第12-26页 |
第一节 燃料乙醇 | 第12-16页 |
1.1 燃料乙醇的简介 | 第12页 |
1.2 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 | 第12-14页 |
1.2.1 第1代——粮食原料 | 第13页 |
1.2.2 第1.5代——非粮食原料 | 第13页 |
1.2.3 第2代——木质纤维素类原料 | 第13-14页 |
1.3 燃料乙醇的生产工艺 | 第14-15页 |
1.3.1 化学合成法 | 第14页 |
1.3.2 生物转化法 | 第14-15页 |
1.3.3 三大类生物质原料发酵乙醇的生产工艺比较 | 第15页 |
1.4 燃料乙醇的研究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酿酒酵母 | 第16-20页 |
2.1 酿酒酵母的简介 | 第16页 |
2.2 酿酒酵母的转录调控 | 第16-20页 |
2.2.1 转录因子 | 第16-17页 |
2.2.2 转录辅助复合体 | 第17-18页 |
2.2.3 SPT8、SPT3与TBP之间的关系 | 第18-20页 |
第三节 酿酒酵母耐乙醇机制 | 第20-23页 |
3.1 乙醇耐性的评定方法 | 第20-21页 |
3.2 酿酒酵母耐乙醇机制 | 第21-23页 |
3.2.1 细胞质膜的组成成分与乙醇耐性 | 第21页 |
3.2.2 氨基酸与乙醇耐性 | 第21-22页 |
3.2.3 海藻糖、热激蛋白与乙醇耐性 | 第22页 |
3.2.4 转录因子与乙醇耐性 | 第22-23页 |
第四节 分子定向进化技术 | 第23-24页 |
4.1 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简介 | 第23-24页 |
4.2 分子定向进化的应用——全转录工程gTME | 第24页 |
第五节 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 第24-26页 |
第一章 酿酒酵母SPT8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过表达菌株性能的研究 | 第26-6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1.1.1 菌株与质粒 | 第26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1.1.3 培养基 | 第27页 |
1.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8-39页 |
1.2.1 酿酒酵母SPT8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流程 | 第28页 |
1.2.2 酿酒酵母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1.2.3 引物设计 | 第29页 |
1.2.4 PGK启动子片段、CYC1终止子片段、SPT8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29-35页 |
1.2.5 表达载体pUPX的构建 | 第35页 |
1.2.6 表达载体pUPT的构建 | 第35-36页 |
1.2.7 表达载体pUPST的构建 | 第36页 |
1.2.8 酿酒酵母SPT8基因过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36-38页 |
1.2.9 过表达菌株相关特性研究 | 第38-39页 |
1.3 结果与分析 | 第39-58页 |
1.3.1 酿酒酵母S288c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9页 |
1.3.2 强启动子PGK、终止子CYC1以及SPT8基因的克隆 | 第39-46页 |
1.3.3 表达载体pUPX的构建和鉴定 | 第46-48页 |
1.3.4 表达载体pUPT的构建和鉴定 | 第48-50页 |
1.3.5 表达载体pUPST的构建和鉴定 | 第50-54页 |
1.3.6 过表达菌株YS1的构建 | 第54-56页 |
1.3.7 过表达菌株相关特性研究 | 第56-58页 |
1.4 小结与讨论 | 第58-60页 |
第二章 SPT8易错PCR突变文库的构建以及酵母突变菌株的构建 | 第60-8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60-61页 |
2.1.1 菌株与载体 | 第60页 |
2.1.2 试剂 | 第60页 |
2.1.3 培养基 | 第60-61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61-65页 |
2.2.1 SPT8易错PCR突变文库的构建 | 第61页 |
2.2.2 第一轮易错PCR | 第61-63页 |
2.2.3 第二轮易错PCR | 第63-64页 |
2.2.4 易错PCR质粒文库的构建 | 第64页 |
2.2.5 酵母突变菌株的构建 | 第64-6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65-78页 |
2.3.1 第一轮易错PCR | 第65-68页 |
2.3.2 第二轮易错PCR | 第68-70页 |
2.3.3 易错PCR质粒文库的构建 | 第70-76页 |
2.3.4 酵母突变菌株的构建 | 第76-78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78-80页 |
第三章 耐高乙醇菌株的筛选及相关性能的研究 | 第80-106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80-81页 |
3.1.1 菌株 | 第80-81页 |
3.1.2 试剂 | 第81页 |
3.1.3 培养基 | 第81页 |
3.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81-88页 |
3.2.1 酵母突变菌株的构建 | 第81页 |
3.2.2 转化子的筛选方法 | 第81-85页 |
3.2.3 突变菌株相关性能研究 | 第85-86页 |
3.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PT8基因的表达量 | 第86-88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88-103页 |
3.3.1 初筛与复筛实验 | 第88-90页 |
3.3.2 耐乙醇冲击试验 | 第90-91页 |
3.3.3 乙醇发酵实验 | 第91-93页 |
3.3.4 发酵残糖量测定实验 | 第93-94页 |
3.3.5 突变菌株细胞生长曲线 | 第94-95页 |
3.3.6 突变菌株乙醇耐受性分析 | 第95-97页 |
3.3.7 KanMX筛选标记的切除及pSH65质粒的丢失 | 第97-98页 |
3.3.8 遗传稳定性的检测 | 第98页 |
3.3.9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PT8基因的表达量 | 第98-101页 |
3.3.10 突变菌株突变位点分析 | 第101-103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103-10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1、结果与讨论 | 第106-107页 |
2、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6页 |
附录1 主要符号缩略表 | 第116-11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
个人简历 | 第122-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