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10-19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价值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1 社会工作介入涉罪未成年人研究评述 | 第12-13页 |
1.3.2 涉罪未成年人再社会化研究评述 | 第13-15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2 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2 涉罪不起诉未成年人现状与社工干预必要性 | 第19-23页 |
2.1 涉罪不起诉未成年人的现状 | 第19-21页 |
2.1.1 认知观念偏差 | 第19页 |
2.1.2 举止行为失范 | 第19-20页 |
2.1.3 职业技能匮乏 | 第20页 |
2.1.4 支持系统薄弱 | 第20-21页 |
2.2 社工介入涉罪不起诉未成年人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2.2.1 避免案主标签效应 | 第21页 |
2.2.2 提供家庭修复机会 | 第21-22页 |
2.2.3 减少社会运行成本 | 第22页 |
2.2.4 社工拥有专业优势 | 第22-23页 |
3 涉罪不起诉未成年人社工服务个案分析 | 第23-30页 |
3.1 个案概况 | 第23-24页 |
3.2 问题分析 | 第24-27页 |
3.2.1 认知观点偏激,缺乏积极态度 | 第24页 |
3.2.2 性格孤僻懒惰,缺乏自控能力 | 第24-25页 |
3.2.3 面临辍学风险,职业技能匮乏 | 第25页 |
3.2.4 家庭关系紧张,支持网络薄弱 | 第25-27页 |
3.3 目标与策略 | 第27-30页 |
3.3.1 介入目标 | 第27-28页 |
3.3.2 介入策略 | 第28页 |
3.3.3 介入程序 | 第28-30页 |
4 资源动员与社工服务实施 | 第30-43页 |
4.1 建立专业关系 | 第30-31页 |
4.2 认知干预 | 第31-33页 |
4.2.1 自我暴露介入“绝对化要求”非理性信念 | 第31页 |
4.2.2 产婆术式技术介入“过分化概括”非理想信念 | 第31-33页 |
4.2.3 冥想介入“糟糕之极”非理想信念 | 第33页 |
4.3 不良行为干预 | 第33-35页 |
4.3.1 行为自制力建立干预 | 第33-34页 |
4.3.2 惰性行为干预 | 第34-35页 |
4.4 知识技能学习 | 第35-36页 |
4.4.1 职业生涯规划 | 第35-36页 |
4.4.2 职业能力提升 | 第36页 |
4.5 重构支持系统 | 第36-43页 |
4.5.1 重构学校支持 | 第36-37页 |
4.5.2 重构家庭支持 | 第37-41页 |
4.5.3 重构社会支持 | 第41-43页 |
5 干预结果评估 | 第43-47页 |
5.1 效果评估 | 第43-44页 |
5.2 过程评估 | 第44-47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7-50页 |
6.1 结论 | 第47-48页 |
6.2 讨论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