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5-2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一、研究婚约财产的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二、研究婚约财产的实践意义 | 第16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第三节 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8-20页 |
一、重点 | 第19页 |
二、难点 | 第19页 |
三、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一、调查法 | 第20页 |
二、规范分析法 | 第20页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20页 |
四、文献查阅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婚约及婚约财产的基本理论 | 第21-28页 |
第一节 婚约的一般理论 | 第21-24页 |
一、婚约概念评析 | 第21-22页 |
二、婚约历史演进概说 | 第22-23页 |
三、婚约性质分析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婚约财产的一般理论 | 第24-28页 |
一、婚约财产概念举要 | 第24-25页 |
二、婚约财产性质透视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湟中县婚约财产现状 | 第28-33页 |
第一节 婚约财产要素剖析 | 第28-30页 |
一、婚约财产之来源 | 第28-29页 |
二、婚约财产之数额 | 第29页 |
三、婚约财产之给付 | 第29-30页 |
四、婚约财产之用途 | 第30页 |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与婚约财产民间习俗的冲突与协调 | 第30-33页 |
一、经济社会发展与婚约财产民间习俗之冲突 | 第31-32页 |
二、经济社会发展与婚约财产民间习俗之协调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湟中县法院处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司法困境 | 第33-45页 |
第一节 适格的诉讼当事人 | 第33-39页 |
一、诉讼主体为解除婚约之男女双方 | 第34-35页 |
二、诉讼主体为解除婚约之男女双方及其女方父母 | 第35-37页 |
三、诉讼主体为解除婚约之男女双方的父母 | 第37-38页 |
四、诉讼主体为解除婚约之男女双方及其父母 | 第38-39页 |
第二节 请求权及其请求范围 | 第39-42页 |
一、婚约财产纠纷请求权 | 第40-41页 |
二、婚约财产纠纷请求权范围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婚约财产纠纷之举证、质证、认证 | 第42-45页 |
一、婚约财产纠纷举证 | 第42-43页 |
二、婚约财产纠纷质证 | 第43-44页 |
三、婚约财产纠纷认证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湟中县法院处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类型 | 第45-52页 |
第一节 缔结婚约后领取结婚证纠纷类 | 第45-47页 |
一、共同生活年限对处理婚约财产纠纷的司法观念 | 第46页 |
二、不同民族对处理婚约财产纠纷的司法观念 | 第46-47页 |
第二节 缔结婚约后未领取结婚证纠纷类 | 第47-52页 |
一、在未领取结婚证情形下同居生活对处理返还婚约财产纠纷的司法观念 | 第48-49页 |
二、在未领取结婚证情形下未同居生活对处理返还婚约财产纠纷的司法观念 | 第49-52页 |
第六章 应对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法律对策 | 第52-58页 |
第一节 民法典分则立法设计及其完善司法解释 | 第52-54页 |
一、民法典分则立法设计 | 第52-53页 |
二、完善司法解释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法官处理婚约财产纠纷秉承的原则 | 第54-58页 |
一、原则性之利弊 | 第54-55页 |
二、灵活性之利弊 | 第55-56页 |
三、原则性与灵活性之协调适用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