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第18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8-21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1 利润质量特征 | 第21页 |
2.1.2 内部现金流 | 第21-22页 |
2.1.3 投资现金流敏感度 | 第22-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页 |
2.2.3 会计盈余功用理论 | 第24-26页 |
2.2.4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6-27页 |
3 利润质量特征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7-36页 |
3.1 利润质量特征的表现 | 第27-29页 |
3.1.1 利润真实性 | 第27页 |
3.1.2 利润变现性 | 第27-28页 |
3.1.3 利润安全性 | 第28页 |
3.1.4 利润持续性 | 第28页 |
3.1.5 利润成长性 | 第28-29页 |
3.2 利润质量特征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影响的路径分析 | 第29-31页 |
3.2.1 利润质量特征影响企业由融资约束诱发的投资不足 | 第29-30页 |
3.2.2 利润质量特征影响企业由代理冲突诱发的投资过度 | 第30-31页 |
3.3 利润质量特征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1-36页 |
3.3.1 利润真实性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1-32页 |
3.3.2 利润变现性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2-33页 |
3.3.3 利润安全性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3-34页 |
3.3.4 利润持续性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4页 |
3.3.5 利润成长性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4-36页 |
4 利润质量特征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影响的实证设计 | 第36-45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6页 |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36-37页 |
4.3 变量选取 | 第37-44页 |
4.3.1 被解释变量 | 第37页 |
4.3.2 解释变量 | 第37-42页 |
4.3.3 其他控制变量 | 第42-44页 |
4.4 模型构建 | 第44-45页 |
5 利润质量特征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5-54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5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45-47页 |
5.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5.4 稳健性分析 | 第49-51页 |
5.5 实证结论及分析 | 第51-54页 |
5.5.1 实证结论 | 第51页 |
5.5.2 实证结论分析 | 第51-54页 |
6 缓解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建议 | 第54-61页 |
6.1 提高利润真实性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 第54-56页 |
6.1.1 建立健全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 第54-55页 |
6.1.2 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 第55-56页 |
6.2 增强利润变现性以提供资金支持 | 第56-57页 |
6.2.1 灵活运用信用政策来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 第56页 |
6.2.2 提高存货周转速度以强化存货管理 | 第56-57页 |
6.3 确保利润安全性以降低财务风险 | 第57-58页 |
6.3.1 合理优化资本结构 | 第57页 |
6.3.2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系统 | 第57-58页 |
6.4 维持利润持续性以稳定投融资环境 | 第58-59页 |
6.5 利用利润成长性以规范管理层的管理行为 | 第59-61页 |
6.5.1 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管理 | 第59页 |
6.5.2 强化对管理层的激励管理 | 第59-61页 |
7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