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与动力响应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量化指标与标准研究现状第12-16页
     ·动荷载作用下路桥过渡段车-路动力响应研究现状第16-18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测试与人体舒适性评价标准分析第20-33页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测试第20-25页
     ·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测试第20-23页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指标第23-24页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测试结果第24-25页
   ·人体承受全身振动量化指标与评价标准分析第25-31页
     ·人体承受全身振动评价方法第26-29页
     ·乘客舒适性评价标准第29-31页
   ·本文采用的乘客舒适性评价指标第31-32页
     ·乘客舒适性评价指标分析第31页
     ·人体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计算方法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基于人体舒适性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研究第33-69页
   ·人体舒适性问卷调查分析第33-45页
     ·调查方案第33-35页
     ·人体舒适性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35-36页
     ·乘客舒适性与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指标相关性分析第36-45页
   ·压电式传感器路桥过渡段行车加速度测试第45-51页
     ·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原理第45-48页
     ·加速度传感器安装测试第48-51页
     ·加速度数据处理第51页
   ·加速度与乘客舒适性问卷调查相关性分析第51-59页
     ·座椅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与乘客评分的相关性第51-55页
     ·底板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与乘客评分的相关性第55-59页
   ·基于舒适性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研究第59-67页
     ·不同速度下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与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相关性分析第59-66页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四章 路桥过渡段车辆振动响应分析第69-99页
   ·路桥过渡段路面不平整计算模型的建立第69-70页
   ·车辆垂直振动分析模型研究第70-72页
   ·车辆通过未设搭板路桥过渡段时的动力响应分析第72-82页
     ·动力响应分析流程第72-73页
     ·车辆参数的确定第73-74页
     ·小轿车振动响应分析第74-75页
     ·客车振动响应分析第75-82页
   ·车辆通过设搭板路桥过渡段时的动力响应分析第82-90页
     ·动力响应分析流程第82-83页
     ·客车振动响应分析第83-90页
   ·基于安全性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研究第90-97页
     ·动荷载评价指标第90-92页
     ·路桥过渡段客车动荷载系数分析第92-96页
     ·基于安全性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五章 车辆动荷载作用下路桥过渡段路面结构响应分析第99-145页
   ·沥青路面结构分析基本理论第99-100页
   ·车辆动荷载的特性第100-101页
   ·冲击荷载作用下未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路面结构响应分析第101-122页
     ·未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01-106页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第106-122页
   ·冲击荷载作用下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路面结构响应分析第122-137页
     ·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22-126页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第126-137页
   ·动载作用下路桥过渡段路面结构设计指标的修正第137-143页
     ·动静荷载作用下路桥过渡段路面结构响应对比分析第137-140页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动载修正系数研究第140-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5页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进一步研究问题第145-149页
 主要结论第145-148页
 创新点第148页
 进一步研究问题第148-149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49-15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7-158页
 发表的论文第157页
 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57-158页
致谢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公路桥梁交通荷载调查分析及仿真模拟
下一篇: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