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

Accumulibacter新类群的发现及不同类群Accumulibacter的生态位分化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4页
    1.1 污水处理中聚磷菌研究进展第12-15页
        1.1.1 生物除磷理论第12-13页
        1.1.2 Accumuliacter的发现过程第13-15页
    1.2 Accumulibacter的生物学第15-23页
        1.2.1 Accumulibacter的系统发育第15-17页
        1.2.2 Accumulibacter的代谢特征第17-19页
        1.2.3 Accumulibacter与GAO的关系第19-20页
        1.2.4 Accumulibacter与DPAO的关系第20-21页
        1.2.5 不同类群Accumulibacter的生态位差异第21-23页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第24-45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7页
    2.2 EBPR反应器搭建与运行第27-28页
    2.3 EBPR反应器的化学参数检测第28-30页
    2.4 FISH荧光原位杂交第30-32页
    2.5 16S rRNA基因和PPK1基因高通量测序第32-35页
    2.6 宏基因组测序第35-39页
    2.7 宏转录组测序第39-42页
    2.8 不同类群Accumulibacter在颗粒污泥与絮状污泥中的分布第42页
    2.9 不同培养条件对Accumulibacter生长富集的影响第42-45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5-85页
    3.1 EBPR反应器中Accumulibacter生长状态的观察第45-47页
        3.1.1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BPR反应器的活性污泥第45-46页
        3.1.2 Accumulibacter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第46-47页
    3.2 EBPR反应器中Accumulibacter的丰度及类群鉴定第47-49页
    3.3 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第49-57页
        3.3.1 基因组分箱获得9株Accumulibacter基因组第49-53页
        3.3.2 9株Accumulibacter分类学信息鉴定结果第53-55页
        3.3.3 PPK1基因高通量测序引物覆盖度的重新评估第55-57页
    3.4 五种不同培养条件对不同类群Accumulibacter生长的影响第57-71页
        3.4.1 五种EBPR反应器的化学参数检测第57-58页
        3.4.2 五个反应器中高丰度菌群在接种前和接种后的变化第58-65页
        3.4.3 不同类群Accumulibacter在五种反应器内分布的特点第65-69页
        3.4.4 各反应器之间的NMDS和PCoA分析第69-71页
    3.5 EBPR反应器中絮状污泥与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研究第71-74页
        3.5.1 颗粒污泥与絮状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第71-73页
        3.5.2 不同类群Accumulibacter在颗粒污泥与絮状污泥中的分布第73-74页
    3.6 宏转录组测序结果第74-85页
        3.6.1 细菌在两个宏转录组样品中相对丰度的变化第74-75页
        3.6.2 不同RNA提取方法的比较第75-78页
        3.6.3 五株Accumulibacter的核心基因及特有基因的表达量第78-79页
        3.6.4 Accumulibacter的基因代谢特点与分类学之间的联系第79-82页
        3.6.5 五株聚磷菌的细胞分裂相关的基因在厌氧和好氧阶段的表达第82-85页
第四章 论文总结第85-87页
    4.1 论文结论第85-86页
    4.2 论文创新点第86页
    4.3 论文不足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5页
附录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粉尘螨新过敏原初筛及其Der f23蛋白结构解析
下一篇:UNC5B、UNC5C对血管和淋巴管细胞特性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