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1.1 食品安全 | 第10-12页 |
1.1.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 第10-11页 |
1.1.2 食品添加剂 | 第11-12页 |
1.1.3 现有的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 | 第12页 |
1.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 | 第12-14页 |
1.2.1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发展简史 | 第12-13页 |
1.2.2 LIBS技术在食品安全元素检测领域的相关应用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LIBS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LIBS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5页 |
2.2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基本特性 | 第15-17页 |
2.2.1 等离子体局部热平衡 | 第16页 |
2.2.2 等离子体的辐射和特征谱线形成过程 | 第16-17页 |
2.3 LIBS技术的优点 | 第17页 |
2.4 LIBS技术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2.4.1 激光能量 | 第18页 |
2.4.2 延迟时间 | 第18页 |
2.4.3 环境气体和气压 | 第18-19页 |
2.5 LIBS技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2.5.1 光谱强度定标法 | 第19页 |
2.5.2 内标法 | 第19-20页 |
2.6 LIBS检测食品添加剂的选取 | 第20-21页 |
2.6.1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膨松剂) | 第20页 |
2.6.2 二氧化钛(增白剂) | 第20-2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LIBS系统的设计和搭建 | 第22-29页 |
3.1 LIBS系统的设计和搭建 | 第22-23页 |
3.2 LIBS系统的组成部件 | 第23-28页 |
3.2.1 激光器 | 第23-24页 |
3.2.2 光谱仪和探测器 | 第24-25页 |
3.2.3 三维平移台 | 第25-26页 |
3.2.4 激光传导和收集系统 | 第26-2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LIBS实验样品的制备和参数优化研究设定 | 第29-37页 |
4.1 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29页 |
4.2 激光能量特性分析 | 第29-32页 |
4.2.1 Ti元素激光能量特性分析 | 第30-31页 |
4.2.2 Al元素激光能量特性分析 | 第31-32页 |
4.3 延迟时间特性分析和设定 | 第32-35页 |
4.3.1 Ti元素延迟时间特性分析 | 第33-34页 |
4.3.2 Al元素延迟时间特性分析 | 第34-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五章 LIBS对样品的检测结果分析 | 第37-49页 |
5.1 LIBS内标法内标元素的选取 | 第37页 |
5.2 Ti的定量分析 | 第37-40页 |
5.3 Al的定量分析 | 第40-43页 |
5.4 定量分析结果总结 | 第43-44页 |
5.5 市售面制品的Ti和Al含量检测 | 第44-49页 |
5.5.1 市售面制品的编号和含量检测 | 第44-47页 |
5.5.2 检测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总结 | 第49页 |
6.2 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