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研究--基于金融结构视角

内容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导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5-16页
    1.3 研究意义和方法第16-19页
        1. 3.1研究意义第16-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19-20页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9页
        1.4.2 不足之处第19-20页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20-22页
        1.5.1 研究思路第20页
        1.5.2 研究框架第20-22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22-53页
    2.1 理论基础第22-33页
        2.1.1 金融发展理论第22-26页
        2.1.2 金融结构理论第26-29页
        2.1.3 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第29-31页
        2.1.4 结构经济学理论第31-33页
    2.2 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第33-38页
        2.2.1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33-37页
        2.2.2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第37-38页
    2.3 金融与供给侧要素的关系研究第38-45页
        2.3.1 金融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第38-40页
        2.3.2 金融与资本积累的关系第40-42页
        2.3.3 金融与劳动力优化的关系第42-45页
    2.4 供给侧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第45-53页
        2.4.1 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46-47页
        2.4.2 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47-48页
        2.4.3 劳动力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48-50页
        2.4.4 制度等其他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50-53页
第3章 金融结构的指标构建、现状分析与评价第53-78页
    3.1 金融结构的内涵第53-56页
        3.1.1 金融结构的含义第53-54页
        3.1.2 金融结构的分类第54-55页
        3.1.3 金融结构的特征、影响因素与作用第55-56页
    3.2 金融结构的指标构建第56-62页
        3.2.1 金融结构指标的评价标准第56-58页
        3.2.2 金融总量结构指标第58-59页
        3.2.3 金融供给结构指标第59-60页
        3.2.4 金融市场结构指标第60页
        3.2.5 金融结构指标体系构建第60-62页
    3.3 我国金融结构现状第62-72页
        3.3.1 我国金融体系的总量结构第63-64页
        3.3.2 我国金融体系的供给结构第64-69页
        3.3.3 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结构第69-72页
    3.4 我国金融结构评价第72-78页
        3.4.1 金融总量结构评价第72-73页
        3.4.2 金融供给结构评价第73-74页
        3.4.3 金融市场结构评价第74-78页
第4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分析与评价——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第78-100页
    4.1 供给侧要素指标构建第78-93页
        4.1.1 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第79-83页
        4.1.2 资本要素的增长与配置效率第83-87页
        4.1.3 劳动力供给与人力资源优化第87-90页
        4.1.4 制度优化的衡量第90-93页
    4.2 生产函数的建立第93-99页
        4.2.1 生产函数的选择第93-95页
        4.2.2 数据的选择和处理第95-97页
        4.2.3 模型检验与选择第97-99页
    4.3 回归结果与分析第99-100页
        4.3.1 回归结果第99-100页
第5章 金融总量结构与“稳增长”、“调结构”第100-116页
    5.1 模型建立与指标选取第100-103页
        5.1.1 模型建立第100-101页
        5.1.2 指标数据选取第101-103页
    5.2 模型估计与实证分析第103-111页
        5.2.1 基于经济增速的动态面板模型第103-107页
        5.2.2 基于产业结构的动态面板模型第107-110页
        5.2.3 模型结果对比与结论第110-111页
    5.3 稳增长、调结构进程中金融总量结构的诉求第111-116页
        5.3.1 促进经济增长的金融诉求第111-113页
        5.3.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诉求第113-116页
第6章 金融供给结构与行业的“去”与“补”第116-133页
    6.1 模型建立与指标选取第116-119页
        6.1.1 模型建立第116-117页
        6.1.2 指标选取第117-118页
        6.1.3 数据选取第118-119页
    6.2 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第119-125页
        6.2.1 模型检验第119-120页
        6.2.2 科技发展向量的面板自回归模型第120-122页
        6.2.3 农业发展向量的面板自回归第122-123页
        6.2.4 民营经济发展向量的面板自回归第123-125页
    6.3 行业“去”与“补”进程中金融供给结构的诉求第125-133页
        6.3.1 金融要理性对待“去产能”第125-126页
        6.3.2 金融要稳妥推进“去库存”第126-128页
        6.3.3 金融要精准助力“补短板”第128-133页
第7章 金融市场结构与企业“去杠杆”、“降成本”第133-154页
    7.1 模型建立与指标选取第133-137页
        7.1.1 模型建立第133-134页
        7.1.2 指标选取第134-136页
        7.1.3 数据选取第136-137页
    7.2 模型检验与方程估计第137-146页
        7.2.1 静态面板模型检验第137-139页
        7.2.2 基于杠杆率的模型估计第139-141页
        7.2.3 基于资产回报率的面板模型第141-143页
        7.2.4 基于负债利息率的面板模型第143-145页
        7.2.5 实证结论第145-146页
    7.3 企业降杠杆、降成本进程中金融市场结构的诉求第146-154页
        7.3.1 发展直接融资,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去杠杆”第146-148页
        7.3.2 发挥比较优势,丰富多元金融供给市场,有效“降成本”第148-151页
        7.3.3 加速国有企业改革,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矛盾第151-154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54-161页
    8.1 研究结论第154-157页
    8.2 政策建议第157-160页
    8.3 展望第160-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2页
后记第172-17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诱发机制与监管研究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监管机制研究--基于宏观审慎框架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