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蔬菜病害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拮抗物质理化性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0页
   ·生物防治概述第12页
   ·生防菌的种类第12-15页
     ·生防细菌第12-15页
       ·芽孢杆菌第13-14页
       ·假单胞杆菌第14页
       ·放射农杆菌第14-15页
       ·其它拮抗细菌第15页
     ·生防真菌第15页
     ·生防放线菌第15页
   ·生防菌的作用机制第15-17页
     ·竞争作用第16页
     ·重寄生作用第16页
     ·诱导抗性第16页
     ·拮抗作用第16-17页
   ·生防细菌的拮抗物质研究进展第17-18页
     ·细菌素第17页
     ·抗生素第17页
     ·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第17-18页
     ·其它抗菌蛋白第18页
   ·生防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第18-19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2. 生防菌的分离与初筛第20-25页
   ·材料与方法第20-21页
     ·土样采集第20页
     ·指示病原菌第20页
     ·供试培养基第20页
     ·土壤生防细菌的分离第20-21页
       ·菌种活化和制备土壤悬浮液第20-21页
       ·平板涂布法分离、纯化保存第21页
       ·生防菌的筛选第21页
     ·平皿促生长试验第21页
       ·细菌悬液的制备第21页
       ·促生长筛选第21页
     ·数据分析第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24页
     ·细菌菌株的分离第21-22页
     ·生防菌的初筛第22页
     ·平皿促生长第22-24页
   ·小结与讨论第24-25页
3. 温室盆栽复筛第25-29页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供试材料第25页
     ·方法第25-26页
       ·拮抗菌发酵液的制备第25页
       ·病原菌悬液的制备第25页
       ·盆栽促生长试验第25页
       ·拮抗菌的盆栽防效第25-26页
       ·数据分析第26页
   ·结果与分析第26-28页
     ·盆栽促生长第26页
     ·盆栽防病试验第26-28页
   ·小结与讨论第28-29页
4. 生防菌XJ的分类鉴定第29-36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材料第29页
       ·供试菌株第29页
       ·试剂第29页
       ·引物合成第29页
     ·方法第29-31页
       ·菌株XJ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第29页
       ·菌株XJ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9-30页
       ·16S rDNA基因序列的克隆第30页
       ·PCR产物回收和纯化第30页
       ·克隆与筛选第30-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4页
     ·生防菌XJ的细胞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第31-33页
       ·生防菌XJ的形态特征第31-32页
       ·生防菌XJ的生理生化特性第32-33页
     ·菌株XJ的16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第33-34页
       ·16S rDNA基因PCR扩增及阳性克隆检测第33页
       ·16S rDNA基因序列第33-34页
       ·16S rDNA序列比对与分析第34页
   ·小结与讨论第34-36页
5. 生防菌XJ的摇瓶发酵工艺研究第36-46页
   ·材料与方法第36-39页
     ·材料第36页
       ·供试菌种第36页
       ·培养基第36页
     ·方法第36-39页
       ·培养方法第36页
       ·发酵液拮抗活性测定方法第36页
       ·培养基成分的优化第36-37页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7-39页
       ·数据分析第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44页
     ·培养基成分优化第39-41页
       ·基础培养基的筛选第39页
       ·碳源对生防菌XJ发酵液拮抗活性的影响第39-40页
       ·氮源对生防菌XJ发酵液拮抗活性的影响第40页
       ·无机盐对XJ菌株发酵液拮抗活性的影响第40-41页
       ·正交试验第41页
     ·发酵条件优化第41-44页
       ·发酵温度对生防菌XJ发酵液拮抗活性的影响第41-42页
       ·接种量对生防菌XJ发酵液拮抗活性的影响第42页
       ·装液量对生防菌XJ发酵液拮抗活性的影响第42页
       ·转速对生防菌XJ发酵液拮抗活性的影响第42-43页
       ·初始pH对生防菌XJ发酵液拮抗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发酵时间对生防菌XJ发酵液拮抗活性的影响第44页
   ·小结与讨论第44-46页
6. 生防菌XJ的活性成分的定位及理化性质初步研究第46-51页
   ·材料与方法第46-48页
     ·材料第46页
       ·供试菌株第46页
       ·培养基第46页
     ·方法第46-48页
       ·生防菌XJ发酵液的制备及过滤处理第46页
       ·生防菌XJ抑菌物质的定位研究第46-47页
       ·硫酸铵沉淀法提取发酵液中抑菌活性物质第47页
       ·拮抗粗提液的制备第47页
       ·拮抗物质理化性质的研究第47页
       ·数据分析第47-48页
   ·结果与分析第48-50页
     ·生防菌XJ发酵液中抑菌成分的定位研究第48页
     ·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提取发酵液中抑菌活性物质第48页
     ·拮抗物质的热稳定性第48页
     ·拮抗物质的对酸碱的稳定性第48-49页
     ·拮抗物质对蛋白酶K的稳定性第49-50页
   ·小结与讨论第50-5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结论第51页
   ·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附录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高粱组培再生的基因型差异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粳稻浙粳22类病斑和散穗突变体的基因定位及其品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