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游戏论文

哈尔滨市道里区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前言第12-23页
    1.1 选题依据第12-13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3 文献综述第14-18页
        1.3.1 健美操的概念第14-15页
        1.3.2 课程的概念第15-16页
        1.3.3 校本课程的概念第16-17页
        1.3.4 体育校本课程的概念第17-18页
    1.4 国内外校本课程研究现状第18-23页
        1.4.1 国内关于校本课程研究现状第18-22页
        1.4.2 国外关于校本课程研究现状第22-23页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3-26页
    2.1 研究对象第23页
    2.2 研究方法第23-26页
        2.2.1 文献资料法第23页
        2.2.2 专家访谈法第23页
        2.2.3 问卷调查法第23-24页
        2.2.4 数理统计法第24-25页
        2.2.5 个案分析法第25-26页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6-53页
    3.1 哈尔滨市道里区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开展现状第26-32页
        3.1.1 健美操校本课程开设现状第26页
        3.1.2 健美操校本课程教学目标设置现状第26-27页
        3.1.3 健美操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现状第27-28页
        3.1.4 健美操校本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现状第28-30页
        3.1.5 健美操校本课程教学考核和评价现状第30-31页
        3.1.6 健美操校本课程硬件设备现状第31-32页
    3.2 哈尔滨市道里区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第32-37页
        3.2.1 教师的性别与专项分析第32-34页
        3.2.2 教师的年龄和教龄分析第34页
        3.2.3 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分析第34-35页
        3.2.4 教师科研能力情况分析第35-36页
        3.2.5 教师参加健美操培训情况分析第36-37页
    3.3 哈尔滨市道里区小学体育教师对健美操校本课程的态度第37-38页
        3.3.1 教师对健美操校本课程的价值认知情况第37页
        3.3.2 教师对健美操校本课程开发意识的调查第37-38页
        3.3.3 教师对开设健美操校本课程的态度第38页
    3.4 哈尔滨市道里区小学生对健美操校本课程的态度第38-41页
        3.4.1 学生对于健美操校本课程学习兴趣的调查第38-39页
        3.4.2 学生对于健美操校本课程学习动机的分析第39-40页
        3.4.3 学生对于开展健美操校本课程学习意愿的分析第40-41页
    3.5 哈尔滨市兆麟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开展案例分析第41-49页
        3.5.1 兆麟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实施背景第41-42页
        3.5.2 兆麟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实施途径第42-44页
        3.5.3 兆麟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第44页
        3.5.4 兆麟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第44-45页
        3.5.5 兆麟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第45-46页
        3.5.6 兆麟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考核方式第46页
        3.5.7 兆麟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第46-47页
        3.5.8 兆麟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开展优势及取得成效第47-49页
    3.6 哈尔滨市道里区小学未开展健美操校本课程原因及存在的问题第49-51页
        3.6.1 哈尔滨市道里区小学未开展健美操校本课程原因第49-50页
        3.6.2 开展健美操校本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第50-51页
    3.7 哈尔滨市道里区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发展的对策第51-53页
        3.7.1 发挥健美操项目优势并深入挖掘道里区体育艺术资源第51页
        3.7.2 加强小学健美操师资队伍建设第51页
        3.7.3 改善健美操校本课程教学环境第51-52页
        3.7.4 紧随理论研究前沿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第52页
        3.7.5 聘请专家指导并加强校际间交流学习第52-53页
第4章 结论与建议第53-54页
    4.1 结论第53页
    4.2 建议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第57-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哈尔滨H小学为例
下一篇:国际理解教育校本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市G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