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医疗建筑和保健建筑论文--医院论文

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既有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14页
1 绪论第14-36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9页
        1.1.1 我国医院建设的新形势第14-17页
        1.1.2 我国区县级医院建设及发展趋势第17-19页
    1.2 选题依据第19-20页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第20-23页
        1.3.1 研究对象第20-21页
        1.3.2 研究范围第21页
        1.3.3 相关概念第21-23页
    1.4 其他相关理论研究第23-25页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3-24页
        1.4.2 适应性设计相关理论第24-25页
        1.4.3 以人为本的理论第25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33页
        1.5.1 国外研究现状第25-29页
        1.5.2 国内研究现状第29-33页
    1.6 研究意义和方法第33-36页
        1.6.1 研究意义第33页
        1.6.2 研究方法第33-34页
        1.6.3 研究框架第34-36页
2 新医改背景下区县级综合医院及既有门急诊楼的现实状态第36-56页
    2.1 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内在需求第36-38页
        2.1.1 新医改背景下区县级综合医院建设总体要求第36页
        2.1.2 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区县级综合医院建设指标体系第36-38页
    2.2 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及既有门急诊楼现状调研及解析第38-47页
        2.2.1 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现状调研第38-42页
        2.2.2 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存在的不足第42-44页
        2.2.3 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现状解析及发展趋势第44-47页
    2.3 既有门急诊楼在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的角色第47-50页
        2.3.1 既有门急诊楼的价值第47-49页
        2.3.2 既有门急诊楼在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的出路第49-50页
    2.4 区县级综合医院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的动力因素第50-54页
        2.4.1 医疗需求与供给因素第50-51页
        2.4.2 规划格局因素第51页
        2.4.3 功能因素第51-52页
        2.4.4 结构因素第52-53页
        2.4.5 技术因素第53-54页
        2.4.6 医疗环境因素第54页
    2.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3 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既有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相关因素及更新原则第56-66页
    3.1 区县级综合医院既有门急诊楼功能构成和流线特征第56-59页
        3.1.1 门急诊楼的功能构成第56-58页
        3.1.2 门急诊楼的基本流线及特点第58-59页
    3.2 区县级综合医院门急诊楼有机更新基本矛盾第59-62页
        3.2.1 与现有规范存在矛盾第60-61页
        3.2.2 与功能需求存在矛盾第61页
        3.2.3 与原有建筑存在矛盾第61页
        3.2.4 与环境保护存在矛盾第61-62页
        3.2.5 施工与医院运营存在矛盾第62页
    3.3 区县级综合医院门急诊楼有机更新基本原则第62-65页
        3.3.1 整体性原则第62-63页
        3.3.2 协同性原则第63页
        3.3.3 紧凑型原则第63-64页
        3.3.4 人性化原则第64页
        3.3.5“不停诊”原则第64页
        3.3.6 低碳性原则第64-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4 基于总体统筹的既有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策略研究第66-82页
    4.1 既有门急诊楼与医院改扩建总体规划的整体性策略第66-68页
        4.1.1 医疗结构模式的重新梳理第66-67页
        4.1.2 院区整体规划集中式布置第67-68页
    4.2 既有门急诊楼与院区其他部分功能整合的协同性策略第68-72页
        4.2.1 平接模式第69-70页
        4.2.2 交通集成模式第70-71页
        4.2.3 共享层模式第71-72页
    4.3 既有门急诊楼与院区其他部分交通整合的一体化策略第72-77页
        4.3.1 通过新旧空间融合重新组织院内交通第72-75页
        4.3.2 交通流线核心化整合策略第75-77页
    4.4 提升院区整体诊疗环境品质的人性化策略第77-80页
        4.4.1 开放空间第77-78页
        4.4.2 立体庭院第78-80页
    4.5 建设过程中“不停诊”的可持续策略第80-81页
    4.6 本章小结第81-82页
5 基于单体可持续的既有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策略第82-114页
    5.1 功能组织的弹性化策略第82-89页
        5.1.1 功能的整合第82页
        5.1.2 功能的细分化第82-84页
        5.1.3 区县级综合医院既有门急诊楼平面组织模式类型第84-85页
        5.1.4 空间的灵活性改造第85-87页
        5.1.5 诊室的优化设计第87-89页
    5.2 交通组织的高效化策略第89-99页
        5.2.1 既有门急诊楼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第90-95页
        5.2.2 交通流线的整合梳理第95-98页
        5.2.3 结合地形的分层入口优化策略第98-99页
    5.3 诊疗空间的人性化策略第99-106页
        5.3.1 知觉环境舒适性的提升第100-103页
        5.3.2 细节的人性化处理第103-106页
    5.4“介入式”新旧建筑的衔接策略第106-109页
        5.4.1 交通顺延第107-108页
        5.4.2 空间平接第108-109页
        5.4.3 空间咬合第109页
    5.5 可持续的生态化策略第109-112页
        5.5.1 加强维护结构保温隔热第109-111页
        5.5.2 加强自然通风和采光第111-112页
        5.5.3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第112页
    5.6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6 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既有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策略应用——以万州区人民医院整体更新项目为例第114-120页
    6.1 项目条件说明第114-115页
        6.1.1 项目背景第114页
        6.1.2 项目目标第114-115页
    6.2 项目概况第115-116页
    6.3 设计策略第116-120页
        6.3.1 院区空间的重新梳理第116页
        6.3.2 院区流线的组织与分流第116-117页
        6.3.3 医院功能重组与集成第117-12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6页
附录第126页
    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置辰智慧融资战略研究
下一篇:建设工程合同补偿对承包人履约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契约参照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