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认罪认罚案件中的程序性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引言第9-10页
一、问题缘起:协商性司法制度存在其固有缺陷第10-11页
二、风险辨析:认罪认罚案件中潜在的程序风险第11-21页
    (一) 被追诉人非自愿认罪认罚的风险第11-15页
        1. 非自愿认罪认罚的风险辨析第11-13页
        2. 非自愿认罪认罚的原因分析第13-15页
    (二) 被害人诉讼地位遭忽视的风险第15-17页
        1. 诉讼地位遭忽视的风险辨析第15-17页
        2. 诉讼地位遭忽视的原因分析第17页
    (三) 律师有效辩护流于形式的风险第17-21页
        1. 有效辩护流于形式的风险辨析第17-20页
        2. 有效辩护流于形式的原因分析第20-21页
三、立论之基:认罪认罚中程序性权益保障的理论支撑第21-25页
    (一) 程序正义理论的价值所在第21-22页
    (二) 司法公正理论内涵的体现第22-23页
    (三) 当事人主义诉讼理念的渗入第23-24页
    (四)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必然第24-25页
四、比较借鉴:协商性司法程序中风险防范的域外经验第25-32页
    (一) 非自愿认罪协商的风险防范第25-28页
        1. 专门的认罪答辩程序第25-27页
        2. 完善的审查配套机制第27-28页
    (二) 被害人权益遭忽视的风险防范第28-29页
        1. 明确的被害人诉讼地位第28-29页
        2. 多样的被害人程序参与权第29页
    (三) 辩护权流于形式的风险防范第29-32页
        1. 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原则第29-30页
        2. 多元灵活的法律援助体系第30-32页
五、反思防范:认罪认罚案件中防范程序风险的路径选择第32-46页
    (一) 分阶段完善程序设置以保障认罪认罚自愿性第32-39页
        1. 审前阶段维护其程序性权益第32-35页
        2. 审判阶段构建认罪答辩程序第35-39页
    (二) 细化被害人参与权以维护被害人的正当利益第39-41页
        1. 保障被害人的知情权第39-40页
        2. 明确被害人的异议权第40页
        3. 实现被害人法律帮助权第40-41页
        4. 完善被害人的救济权第41页
    (三) 构建多元化法援模式以完善值班律师制度为重点第41-46页
        1. 构建多元化法律援助模式第41-42页
        2. 健全和完善值班律师制度第42-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社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化研究--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个案
下一篇:律师调解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