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基层社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化研究--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个案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一 选题的背景第8-10页
        二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一 理论价值第10-11页
        二 实践价值第11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1-17页
        一 ADR研究之文献综述第11-14页
        二 基层社会治理文献综述第14-15页
        三 基层社会矛盾治理文献综述第15-17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 规范研究分析方法第17页
        二 案例分析方法第17页
        三 实地访谈法第17页
        四 跨学科研究法第17-18页
第二章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分析第18-25页
    第一节 基层社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分析第18-19页
        一 基层社会概念第18页
        二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概念第18-19页
        三 基层社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概念厘清第19页
    第二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优化的理论依据第19-21页
        一 系统理论第19-20页
        二 社会良性运行论第20-21页
    第三节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第21-25页
        一 在地化的矛盾化解与对立缓冲机制第21-22页
        二 面向纠纷过程的多元、自治参与机制第22-23页
        三 纠纷解决中的社会整合机制第23-24页
        四 着眼治理改善的纠纷解决机制第24-25页
第三章 从萧山实践看基层社会多元化解纷机制的本土发展第25-33页
    第一节 萧山区本土多元化解纷机制实践格局第25-30页
        一 萧山区本土化“大调解”格局第25-29页
        二 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中心第29-30页
    第二节 萧山区本土多元化解纷机制实效案例评析第30-33页
        一 诉前调解落实在地化的矛盾化解与对立缓冲机制第30-31页
        二 人民调解落实纠纷解决中的社会整合机制第31页
        三 交通调解落实面向纠纷过程的多元、自治参与机制第31-32页
        四 纠纷解决理念偏差造成部分纠纷化解效果不佳第32-33页
第四章 基层社会多元化解纷机制存在不足及原因分析第33-41页
    第一节 萧山区本土多元解纷实践存在不足第33-37页
        一 各级调解自身建设不完善第33-35页
        二 各纠纷解决主体间协调不力、责任分配不均第35-36页
        三 多元化解纷机制与社会脱节未能挖掘社会力量第36页
        四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忽视纠纷预防第36-37页
        五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忽视和谐关系的重建第37页
    第二节 本土多元化解纷机制实效不佳原因分析第37-41页
        一 多元化解纷机制立法缺位第37-38页
        二 多元化解纷机制制度设计的缺位第38-39页
        三 社会各界对多元化解纷机制认识存在偏差第39-40页
        四 与现代多元化解纷机制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土壤的缺失第40-41页
第五章 域外ADR实践蕴含的多元解纷经验借鉴第41-46页
    第一节 域外ADR发展历史沿革第41-42页
    第二节 美国、德国、日本ADR模式介绍第42-45页
        一、美国ADR模式介绍第42-43页
        二、德国ADR模式介绍第43-44页
        三、日本ADR模式介绍第44-45页
    第三节 本土多元化解纷机制对域外成功经验的借鉴第45-46页
        一 多元化解纷机制优化需要各部门的有效协作第45页
        二 多元化解纷机制优化需要充分挖掘社会力量第45-46页
        三 多元化解纷机制优化需要紧密结合本国现实国情第46页
第六章 完善基层社会多元解纷机制本土化发展的策略讨论第46-54页
    第一节 优化多元化解纷机制制度设计第46-49页
        一 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第46-47页
        二 优化诉前调解程序设计第47页
        三 发挥法院主导作用,加强多部门联动第47-48页
        四 建立专业性化多元化解平台第48-49页
        五 注重前端治理,深化排查研判和源头干预第49页
    第二节 充分挖掘社会力量优化多元化解纷机制第49-51页
        一 进一步完善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第49-50页
        二 扩大仲裁范围完善仲裁程序第50页
        三 充分挖掘社会组织作用第50-51页
    第三节 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多元解纷理念第51-52页
        一 坚持以治理理念指导推进多元化解纷机制建设第51-52页
        二 加强社会引导,扩大舆论宣传第52页
    第四节 加强基层社区治理以推动多元化解纷机制优化第52-54页
        一 政府提高自身社区治理能力第52-53页
        二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作用第53页
        三 培养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第53-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研究
下一篇:认罪认罚案件中的程序性风险及其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