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2页 |
1.1 盐湖简述 | 第14页 |
1.2 盐湖生物学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盐湖生物学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盐湖生物学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2.3 水生生物垂直分布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多格错仁介绍 | 第18-19页 |
1.3.1 多格错仁地理位置及生境特点 | 第18页 |
1.3.2 多格错仁资源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浮游植物的研究概述 | 第19-20页 |
1.5 盐湖浮游植物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多格错仁表、底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比 | 第22-3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2.1.1 采样时间与站点 | 第22-23页 |
2.1.2 样品采集与鉴定 | 第23页 |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3-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6页 |
2.2.1 盐湖理化因子 | 第24-25页 |
2.2.2 种类组成对比 | 第25-29页 |
2.2.3 细胞密度与生物量的对比 | 第29-32页 |
2.2.4 多样性指数对比 | 第32-33页 |
2.2.5 聚类分析 | 第33页 |
2.2.6 讨论 | 第33-36页 |
2.2.6.1 多格错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 第33-34页 |
2.2.6.2 多格错仁表、底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比 | 第34-35页 |
2.2.6.3 空间分布特征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多格错仁表中底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比 | 第36-4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3.1.1 采样时间与站点 | 第36-37页 |
3.1.2 样品采集与鉴定 | 第37页 |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5页 |
3.2.1 种类组成对比 | 第37-39页 |
3.2.2 种类空间分布 | 第39-40页 |
3.2.3 优势种对比 | 第40-41页 |
3.2.4 常见种对比 | 第41页 |
3.2.5 细胞密度与生物量的对比 | 第41-43页 |
3.2.6 多样性指数对比 | 第43-44页 |
3.2.7 讨论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多格错仁常见硅藻的装片制备 | 第45-5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4.1.1 采样时间与站点 | 第46页 |
4.1.2 样品采集与鉴定 | 第46页 |
4.1.3 硅藻处理及制片方法 | 第46-4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第五章 小结 | 第54-57页 |
5.1 多格错仁表、底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比 | 第54-55页 |
5.2 多格错仁表中底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比 | 第55页 |
5.3 聚类分析 | 第55-56页 |
5.4 硅藻装片的制作 | 第56页 |
5.5 创新性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 第63-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会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