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燃料电池概述 | 第9-12页 |
1.1.1 燃料电池基本原理 | 第9-10页 |
1.1.2 燃料电池的特点 | 第10-11页 |
1.1.3 燃料电池的发展及应用 | 第11-12页 |
1.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 第12-14页 |
1.2.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2.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13页 |
1.2.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面临的发展难题 | 第13-14页 |
1.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 | 第14-19页 |
1.3.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载体 | 第14-16页 |
1.3.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种类 | 第16-19页 |
1.3.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材料面临的挑战 | 第19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0-27页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0-21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2.2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1-22页 |
2.3 ZrO2掺杂石墨烯负载PtCo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24页 |
2.3.1 氧化石墨(GO)的制备 | 第22-23页 |
2.3.2 石墨烯的制备 | 第23-24页 |
2.3.3 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页 |
2.4 PDDA功能化石墨烯负载PtCo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5页 |
2.4.1 氧化石墨(GO)的制备 | 第24页 |
2.4.2 石墨烯的制备 | 第24页 |
2.4.3 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5页 |
2.5 三维石墨烯负载PtCo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页 |
2.5.1 氧化石墨(GO)的制备 | 第25页 |
2.5.2 石墨烯的制备 | 第25页 |
2.5.3 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页 |
2.6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25-26页 |
2.7 催化剂及石墨烯的表征 | 第26页 |
2.8 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7-44页 |
3.1 电极的预处理 | 第27-28页 |
3.1.1 电极的活化 | 第27页 |
3.1.2 电极的检测 | 第27-28页 |
3.2 石墨烯的表征 | 第28-31页 |
3.2.1 石墨烯的红外表征 | 第28-29页 |
3.2.2 石墨烯和三维石墨烯的XRD表征 | 第29-30页 |
3.2.3 石墨烯的SEM和TEM表征 | 第30-31页 |
3.3 ZrO2掺杂石墨烯负载PtCo催化剂的表征 | 第31-35页 |
3.3.1 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31页 |
3.3.2 催化剂的SEM和TEM表征 | 第31-32页 |
3.3.3 循环伏安法检测 | 第32-33页 |
3.3.4 计时电流法检测 | 第33-34页 |
3.3.5 复合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 第34页 |
3.3.6 复合催化剂线性关系 | 第34-35页 |
3.4 PDDA功能化石墨烯负载PtCo催化剂的表征 | 第35-39页 |
3.4.1 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35-36页 |
3.4.2 催化剂的SEM和TEM表征 | 第36-37页 |
3.4.3 循环伏安法检测 | 第37页 |
3.4.4 计时电流法检测 | 第37-38页 |
3.4.5 复合催化剂线性关系 | 第38-39页 |
3.4.6 复合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 第39页 |
3.5 三维石墨烯负载PtCo催化剂的表征 | 第39-44页 |
3.5.1 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39-40页 |
3.5.2 催化剂的SEM和TEM表征 | 第40-41页 |
3.5.3 循环伏安法检测 | 第41页 |
3.5.4 计时电流法检测 | 第41-42页 |
3.5.5 复合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 第42-43页 |
3.5.6 复合催化剂线性关系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