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1 铁皮石斛概述 | 第14-16页 |
1.1.1 铁皮石斛生物学特性 | 第14页 |
1.1.2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 第14-16页 |
1.2 植物内生真菌概述 | 第16-18页 |
1.2.1 兰科植物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 | 第16-17页 |
1.2.2 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功能概述 | 第17页 |
1.2.3 兰科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关系概述 | 第17-18页 |
1.3 真菌诱导子概述 | 第18-20页 |
1.3.1 真菌诱导子的作用机制 | 第19页 |
1.3.2 真菌诱导子的生物学特性 | 第19-20页 |
1.4 植物内生真菌形态学及分子学鉴定 | 第20-23页 |
1.4.1 内生真菌的形态学鉴定 | 第20页 |
1.4.2 内生真菌的分子学鉴定 | 第20-23页 |
1.5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铁皮石斛共生真菌分离及鉴定 | 第24-32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4页 |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2 方法 | 第24-26页 |
2.2.1 铁皮石斛共生真菌分离 | 第24页 |
2.2.2 共生真菌诱导子制备 | 第24页 |
2.2.3 筛选对铁皮石斛生长有益的共生真菌 | 第24-25页 |
2.2.4 共生真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5-26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6-29页 |
2.3.1 铁皮石斛共生真菌的分离 | 第26页 |
2.3.2 筛选对铁皮石斛生长有益的共生真菌 | 第26页 |
2.3.3 SDW-2菌株的形态学特征 | 第26-28页 |
2.3.4 SDW-2菌株分子学鉴定 | 第28-29页 |
2.4 讨论 | 第29-32页 |
第三章 铁皮石斛共生真菌对植物作用研究 | 第32-38页 |
3.1 材料与试剂 | 第3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3.1.2 试剂与器材 | 第32页 |
3.2 方法 | 第32-33页 |
3.2.1 SDW-2菌株活化及真菌诱导子制备 | 第32页 |
3.2.2 SDW-2菌株诱导子的适宜添加量筛选 | 第32-33页 |
3.2.3 SDW-2号真菌对其他植物叶片的侵染作用 | 第33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3-36页 |
3.3.1 SDW-2菌株诱导子对铁皮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2 SDW-2菌株对其他植物的侵染作用 | 第35-36页 |
3.4 讨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SDW-2菌株及其发酵产物抑制细菌活性研究 | 第38-46页 |
4.1 材料与试剂 | 第38-39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4.1.2 试剂与器材 | 第38-39页 |
4.2 方法 | 第39-40页 |
4.2.1 筛选供试病原细菌 | 第39页 |
4.2.2 制备SDW-2菌株发酵上清液 | 第39页 |
4.2.3 SDW-2菌株对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 | 第39页 |
4.2.4 SDW-2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病原细菌的抑菌率测定 | 第39-40页 |
4.2.5 发酵上清抑菌活性筛选 | 第40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0-44页 |
4.3.1 SDW-2号真菌菌株对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 | 第40-42页 |
4.3.2 SDW-2发酵上清对病原细菌的抑菌率测定 | 第42-43页 |
4.3.3 发酵上清抑菌活性筛选 | 第43-44页 |
4.4 讨论 | 第44-46页 |
第五章 SDW-2菌株发酵产物抑制真菌活性研究 | 第46-50页 |
5.1 材料与仪器 | 第46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5.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6页 |
5.2 方法 | 第46-47页 |
5.2.1 制备SDW-2菌株发酵上清液 | 第46-47页 |
5.2.2 发酵上清液对病原真菌的抑菌率测定 | 第47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47-48页 |
5.3.1 发酵上清对病原真菌的抑菌率测定 | 第47-48页 |
5.4 讨论 | 第48-5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总结 | 第50-51页 |
6.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况 | 第60-61页 |
承诺书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