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1.3 研究的目标 | 第13页 |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第13-15页 |
1.2.1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2.3 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4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5 论文结构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制药行业与S制药公司概况 | 第19-31页 |
2.1 我国医药制造行业概况 | 第19-27页 |
2.1.1 医药制造行业概述 | 第19-20页 |
2.1.2 医药制造行业特点 | 第20页 |
2.1.3 行业税务风险 | 第20-24页 |
2.1.4 ―两票制‖及税制改革对医药制造行业的影响 | 第24-27页 |
2.2 S制药公司概况 | 第27-30页 |
2.2.1 S制药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27页 |
2.2.2 S制药公司的组织架构 | 第27-28页 |
2.2.3 S制药公司的关联公司 | 第28-29页 |
2.2.4 S制药公司的发展理念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S制药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及税务风险分析 | 第31-60页 |
3.1 S制药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 第31页 |
3.1.1 S制药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及人员 | 第31页 |
3.1.2 S制药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 | 第31页 |
3.2 S制药公司的财务情况 | 第31-36页 |
3.2.1 S制药公司2015年-2017年财务报表情况 | 第31-34页 |
3.2.2 S制药公司财务报表涉税风险分析 | 第34-36页 |
3.3 S制药公司税务基本情况 | 第36-56页 |
3.3.1 S制药公司涉及的税费种类 | 第36-40页 |
3.3.2 S制药公司税收优惠情况及出口退税情况 | 第40-42页 |
3.3.3 S制药公司近三年的纳税情况及税负情况 | 第42-46页 |
3.3.4 S制药公司纳税信用等级情况 | 第46-47页 |
3.3.5 S制药公司税务基本情况存在的税务风险分析 | 第47-51页 |
3.3.6 S制药公司的发票情况及使用管理存在的税务风险 | 第51-56页 |
3.4 S制药公司面临的外部税务风险分析 | 第56-58页 |
3.4.1 税务稽查的风险 | 第56-57页 |
3.4.2 税收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 | 第57页 |
3.4.3 税制改革及医药行业变革诱发的税务风险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S制药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60-68页 |
4.1 S制药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理念有待转变 | 第60-61页 |
4.1.1 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 第60页 |
4.1.2 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 第60-61页 |
4.2 S制药公司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61-62页 |
4.2.1 缺乏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 第61页 |
4.2.2 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 第61-62页 |
4.2.3 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62页 |
4.3 S制药公司各经营环节中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62-65页 |
4.3.1 采购环节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62页 |
4.3.2 生产及仓储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62-63页 |
4.3.3 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63页 |
4.3.4 研发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63-64页 |
4.3.5 出口退税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64页 |
4.3.6 其他方面 | 第64-65页 |
4.4 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存在缺失 | 第65-67页 |
4.4.1 缺乏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 第65页 |
4.4.2 无有效的税务风险识别和税务风险监控机制 | 第65页 |
4.4.3 未积极地进行纳税筹划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 | 第65-66页 |
4.4.4 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协调机制 | 第66页 |
4.4.5 以―找关系‖作为防范税务风险的方法 | 第66-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S制药公司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68-78页 |
5.1 深化S制药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 | 第68-70页 |
5.1.1 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 第68页 |
5.1.2 提高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危害性认识 | 第68-69页 |
5.1.3 借鉴国内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经验 | 第69-70页 |
5.2 建立和完善S制药公司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 第70-72页 |
5.2.1 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 第70-71页 |
5.2.2 建立健全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 第71页 |
5.2.3 进一步提高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 | 第71-72页 |
5.3 积极解决好各经营环节税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 第72-74页 |
5.3.1 采购环节 | 第72页 |
5.3.2 生产及仓储环节 | 第72-73页 |
5.3.3 销售环节 | 第73页 |
5.3.4 研发管理环节 | 第73页 |
5.3.5 出口退税管理 | 第73-74页 |
5.3.6 其他方面 | 第74页 |
5.4 改进税务风险管理方法 | 第74-77页 |
5.4.1 树立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 第74页 |
5.4.2 完善税务风险识别和税务风险监控机制 | 第74-75页 |
5.4.3 积极地进行纳税筹划 | 第75-76页 |
5.4.4 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协调机制 | 第76页 |
5.4.5 杜绝诸如―找关系‖等防范税务风险的方法 | 第76-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8-7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8页 |
6.2 进一步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