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 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14-16页 |
2 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的概述 | 第16-30页 |
2.1 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产生的背景 | 第16-19页 |
2.1.1 智能手机应用普及 | 第16-17页 |
2.1.2 电视节目政策收紧 | 第17-18页 |
2.1.3 视频版权费用提高 | 第18-19页 |
2.1.4 受众多样化的需求 | 第19页 |
2.2 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 第19-25页 |
2.2.1 初创期(2007—2010年) | 第19-20页 |
2.2.2 快速发展期(2011—2015年) | 第20-24页 |
2.2.3 爆发期(2016—) | 第24-25页 |
2.3 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的特点 | 第25-30页 |
2.3.1 协作过滤式的互动传播机制 | 第25-26页 |
2.3.2 用户本位型的精准传播机制 | 第26-28页 |
2.3.3 灵活性的“纯网化”传播机制 | 第28-30页 |
3 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的现状及问题 | 第30-49页 |
3.1 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发展现状 | 第30-37页 |
3.1.1 六大视频网站发力,扩张网络综艺新版图 | 第30-32页 |
3.1.2 优秀团队大量加盟,网综制作迈向专业化 | 第32-35页 |
3.1.3 真人秀独占半边天,垂直细分成大势所趋 | 第35-37页 |
3.2 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内容方面的问题 | 第37-42页 |
3.2.1 类型同质化,原创性有待加强 | 第37-39页 |
3.2.2 内容低俗化,缺乏正确价值观引导 | 第39-40页 |
3.2.3 “泛娱乐化”严重,教育意义缺失 | 第40-41页 |
3.2.4 依赖明星效应,明星重复率高 | 第41-42页 |
3.3 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制作方面的问题 | 第42-43页 |
3.3.1 传统制作方式冲击,“网感”下降 | 第42-43页 |
3.3.2 大量粗制滥造,制作无规划 | 第43页 |
3.4 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运营方面的问题 | 第43-47页 |
3.4.1 品牌定位不清晰 | 第44-45页 |
3.4.2 忽视用户体验 | 第45-46页 |
3.4.3 盈利模式单一 | 第46-47页 |
3.5 视频网站自制综艺管理方面的问题 | 第47-49页 |
3.5.1 播出标准模糊,把关力度不够 | 第47-48页 |
3.5.2 缺乏评估机制,忽视反馈渠道 | 第48-49页 |
4 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49-61页 |
4.1 坚持内容为王,拓宽创意渠道 | 第49-53页 |
4.1.1 开创PGC+UGC模式,发挥UGC“长尾效应” | 第49-51页 |
4.1.2 合理利用大数据,推动节目垂直化和多元化 | 第51页 |
4.1.3 重视文化属性,发挥媒介教育功能 | 第51-53页 |
4.1.4 提高嘉宾与节目的匹配度 | 第53页 |
4.2 完善制作体系 | 第53-56页 |
4.2.1 用互联网思维建设“自制综艺”队伍 | 第53-54页 |
4.2.2 树立精品理念,重视节目前中后期制作 | 第54-56页 |
4.3 挖掘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衍生价值 | 第56-58页 |
4.3.1 推进视频网站“自制综艺”品牌的塑造 | 第56页 |
4.3.2 提升“自制综艺”的用户体验 | 第56-57页 |
4.3.3 “综艺+”商业模式,打造IP全产业链 | 第57-58页 |
4.4 规范管理体系 | 第58-61页 |
4.4.1 明确“把关人”职责 | 第58-59页 |
4.4.2 建立多元化评估准则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