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9-20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二、基本理论概述 | 第20-31页 |
(一) 新媒体 | 第20-23页 |
1. 新媒体的概念 | 第20-21页 |
2. 新媒体的特征 | 第21-22页 |
3.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二)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 第23-31页 |
1. 意识形态 | 第23-24页 |
2. 网络意识形态 | 第24-27页 |
3.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 第27-31页 |
三、新媒体时代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机遇 | 第31-36页 |
(一) 拓宽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平台 | 第31-32页 |
(二) 突破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时空界限 | 第32-33页 |
(三) 彰显了高校大学生网民的主体性地位 | 第33-34页 |
(四) 实现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化 | 第34-36页 |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45页 |
(一)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6-41页 |
1. 理念的执行力和落实力欠缺 | 第36-37页 |
2. 内容的丰富性和教育性失衡 | 第37-38页 |
3. 队伍的专业性和协同性不足 | 第38-40页 |
4. 阵地的引领力和管控力薄弱 | 第40-41页 |
(二)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5页 |
1. 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客观影响 | 第41页 |
2. 改革深化期多元文化思潮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冲击 | 第41-42页 |
3. 网络言论自由化下规范高校师生言行的制度落实的缺失 | 第42-43页 |
4.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主体角色的弱化 | 第43-45页 |
五、新媒体时代促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探究 | 第45-66页 |
(一)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 | 第45-47页 |
1. 线上与线下相联动的原则 | 第45-46页 |
2. 开放与管控相协调的原则 | 第46页 |
3. 主导与多元相统一的原则 | 第46-47页 |
4. 创新与固本相并重的原则 | 第47页 |
(二)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转型路径 | 第47-50页 |
1. 坚持新发展理念 | 第48-49页 |
2. 落实以人为本理念 | 第49-50页 |
(三)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强化路径 | 第50-54页 |
1.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教育 | 第50-52页 |
2. 普及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 | 第52-53页 |
3. 开展高校媒介素养教育 | 第53-54页 |
(四)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队伍建设路径 | 第54-57页 |
1.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 第54-55页 |
2.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网络技术人才 | 第55-56页 |
3. 重视网络宣传队伍的舆论引导作用 | 第56-57页 |
(五)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守防路径 | 第57-61页 |
1. 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 第57-59页 |
2. 落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管理权 | 第59-60页 |
3. 强化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 第60-61页 |
(六)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保障路径 | 第61-66页 |
1. 落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 第62-63页 |
2. 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附录 访谈提纲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