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2-18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2. 作品分析法 | 第12页 |
3. 调查研究法 | 第12-18页 |
一、研究综述 | 第18-39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1. 中小学教师培训 | 第18页 |
2. 分层分类培训 | 第18-20页 |
3. 教师专业发展 | 第20-21页 |
(二)分层分类培训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 第21-23页 |
2. 成人学习理论 | 第23-26页 |
3. 终身学习理论 | 第26-27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7-39页 |
1. 分层培训研究现状 | 第27-36页 |
2. 分层分类培训研究现状 | 第36-38页 |
3. 相关研究趋势展望 | 第38-39页 |
二、分层分类培训内涵及项目设计理念 | 第39-46页 |
(一)分层分类培训概念 | 第39-42页 |
1. 初级培训 | 第39-40页 |
2. 中级培训 | 第40-41页 |
3. 高级培训 | 第41-42页 |
(二) 分层分类培训项目设计理念 | 第42-46页 |
1. 遵循规律科学引导 | 第43页 |
2. 以学科为导向 | 第43-44页 |
3. 以课程设计为核心 | 第44页 |
4. 以自主选课为前提 | 第44-45页 |
5 以精准施训为目的 | 第45-46页 |
三、分层分类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问题 | 第46-66页 |
(一) 分层分类培训项目设计不够精准 | 第49-57页 |
1. 项目设计思路不符合分层分类培训要求 | 第49-50页 |
2. 培训目标没有体现层次性 | 第50-52页 |
3. 课程设计缺少逻辑联系 | 第52-54页 |
4. 课程设计拼盘现象严重 | 第54-55页 |
5. 培训方法类型单二 | 第55-57页 |
(二) 分层分类培训项目实施与设计存在差距 | 第57-62页 |
1. 参训教师层次划分与实际发展水平不完全匹配 | 第59页 |
2. 参训教师选课与实际发展水平不完全匹配 | 第59-62页 |
3. 培训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还存在差距 | 第62页 |
(三) 项目管理方面问题 | 第62-66页 |
1. 参训教师的自主选课受到限制 | 第63-64页 |
2. 小学科问题有待解决 | 第64-66页 |
四、分层分类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66-81页 |
(一) 项目设计方面的原因 | 第66-70页 |
1. 项目设计者对分层分类培训理念理解不够深入 | 第66-67页 |
2. 项目设计者对参训教师发展层次定位不清晰 | 第67-68页 |
3.项目设计者对具体学科领域内容难以界定和把握 | 第68-69页 |
4. 专家资源不足,针对性不强 | 第69-70页 |
(二) 项目实施方面的原因 | 第70-76页 |
1. 参训教师层次划分标准比较单一 | 第71-72页 |
2. 同一层次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 第72-73页 |
3. 选课平台上缺少相对应层次的课程 | 第73页 |
4. 参训教师对自身发展层次定位不清晰 | 第73-74页 |
5. 参训教师的选课缺少有效指导 | 第74页 |
6. 培训师资队伍薄弱 | 第74-76页 |
(三) 项目管理方面的原因 | 第76-81页 |
1. 培训管理思想不够开放 | 第77-78页 |
2. 缺少优质课程资源 | 第78-79页 |
3. 工学矛盾问题严重 | 第79-81页 |
五、分层分类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问题解决策略 | 第81-95页 |
(一) 树立迭代项目设计思路,开发精品项目(课程) | 第81-86页 |
1. 转变培训项目设计理念 | 第81-82页 |
2. 建立专家库,组建培训者队伍 | 第82-84页 |
3. 开发精品课程,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培训需求 | 第84-86页 |
(二) 提高培训者专业水平,丰富培训教学模式 | 第86-91页 |
1. 加强培训者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 第87-88页 |
2.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师发展水平 | 第88-90页 |
3. 创新培训模式,实施混合式培训 | 第90-91页 |
(三) 强化培训管理,科学指导教师选课 | 第91-95页 |
1. 树立开放的管理理念,创造积极的培训氛围 | 第91-92页 |
2. 加强对参训教师选课的指导,提高选课针对性 | 第92-93页 |
3. 区域联合、宏观统筹解决小学科问题 | 第93页 |
4. 加强培训质量监控,优化培训过程管理 | 第93-95页 |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95-98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95-96页 |
(二) 研究创新点 | 第96页 |
(三) 研究局限性 | 第96页 |
(四) 研究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附录A 访谈提纲 | 第101-102页 |
附录B 调查问卷 | 第102-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