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绪论 | 第11-2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三)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四)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1. 供应链成员合作效用分析 | 第15-17页 |
2. 供应链质量合作机理研究 | 第17-19页 |
3. 供应链质量激励机理研究 | 第19-20页 |
4.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五) 研究内容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1-23页 |
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六)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1. 技术路线图 | 第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七) 创新点 | 第24-26页 |
二、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合作主体的综合效用分析 | 第26-37页 |
(一) 外协产品的质量水平测度 | 第26-28页 |
1. 望大特性的质量水平测度 | 第26-27页 |
2. 望小特性的质量水平测度 | 第27页 |
3. 望目特性的质量水平测度 | 第27-28页 |
(二) 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合作主体的综合效用测算方法研究 | 第28-31页 |
1. 固定支付情形下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合作过程分析 | 第28页 |
2. “经济收益-质量声誉”双因素综合效用函数设计 | 第28-31页 |
(三) 质量合作主体综合效用函数的性质分析 | 第31-36页 |
1. 固定支付情形下合作主体综合效用函数性质 | 第31-34页 |
2. 重要度权重性质分析 | 第34-36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三、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合作的实现机理研究 | 第37-49页 |
(一) 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合作实现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37-40页 |
1. 主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37-38页 |
2. 供应链质量合作的均衡解分析 | 第38-40页 |
(二) 复杂产品质量合作的Edgeworth盒形图模型研究 | 第40-42页 |
(三) 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合作的契约曲线及其均衡解分析 | 第42-47页 |
1. 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合作的契约曲线分析 | 第42页 |
2. 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合作的均衡解分析 | 第42-47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四、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合作的质量激励契约设计 | 第49-65页 |
(一) 无质量奖励情形下供应链质量合作的均衡解研究 | 第49-53页 |
1. 合作主体的综合效用函数 | 第49-50页 |
2. 合作主体综合效用性质分析 | 第50-51页 |
3. 质量合作的均衡解分析 | 第51-53页 |
(二) 质量激励情形下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合作的均衡解研究 | 第53-60页 |
1. 质量激励机理分析 | 第53-55页 |
2. 质量激励对综合效用的影响分析 | 第55-57页 |
3. 质量激励情形下质量合作的均衡解分析 | 第57-60页 |
(三) 质量改进成本分担情形下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合作的均衡解研究 | 第60-64页 |
1. 质量改进成本分担契约的机理研究 | 第60-61页 |
2. 质量改进成本分担情形下质量合作的均衡解分析 | 第61-64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五、案例研究 | 第65-82页 |
(一) 案例背景及合作主体综合效用函数 | 第66-67页 |
1. 案例背景 | 第66页 |
2. 固定支付情形下合作主体的综合效用函数 | 第66-67页 |
(二) “收益-声誉”双因素效用函数重要度权重分析 | 第67-70页 |
(三) 供应商拥有完全话语权情形下的均衡解 | 第70-73页 |
1. 均衡解分析 | 第70-72页 |
2. 模型比较及结论 | 第72-73页 |
(四) 复杂产品质量合作的Edgeworth盒形图模型均衡解 | 第73-75页 |
1. 均衡解分析 | 第73-74页 |
2. 模型比较及结论 | 第74-75页 |
(五) 质量激励情形下的质量合作均衡解 | 第75-78页 |
1. 合作主体的效用函数分析 | 第75-76页 |
2. 质量激励情形下复杂产品供应链研究 | 第76-77页 |
3. 激励契约效果分析 | 第77-78页 |
(六) 质量改进成本分担情形下的质量合作均衡解 | 第78-80页 |
1. 质量改进成本分担情形下质量合作均衡解 | 第78-79页 |
2. 质量改进成本分担契约激励效果分析 | 第79-80页 |
(七)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六、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合作的保障措施研究 | 第82-86页 |
(一) 供应商遴选 | 第82-83页 |
(二) 过程监控 | 第83页 |
(三) 质量管理 | 第83-84页 |
(四) 供应商质量激励 | 第84-86页 |
七、结论与展望 | 第86-90页 |
(一) 论文主要工作 | 第86-87页 |
(二) 主要结论 | 第87-88页 |
(三) 研究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附录A Lingo求解程序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