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2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7页 |
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四)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 文献分析法 | 第18页 |
2. 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3. 深度访谈法 | 第18-19页 |
(六) 研究创新点 | 第19-21页 |
1. 选题创新 | 第19页 |
2. 研究对象创新 | 第19页 |
3. 观点创新 | 第19-21页 |
二、劳动关系协调力与员工雇主满意度 | 第21-29页 |
(一) 劳动关系协调力 | 第21-24页 |
1. 员工自制力 | 第21-22页 |
2. 企业管理力 | 第22页 |
3. 工会协商力 | 第22-23页 |
4. 政府指导力 | 第23-24页 |
5. 非政府组织监督力 | 第24页 |
(二) 员工满意度 | 第24-25页 |
(三) 雇主满意度 | 第25-26页 |
(四) 概念模型及假设的提出 | 第26-29页 |
三、问卷设计及样本分析 | 第29-43页 |
(一) 问卷设计 | 第29-31页 |
1. 量表尺度 | 第29页 |
2. 构面题数 | 第29-30页 |
3. 指标要求 | 第30页 |
4. 问卷来源 | 第30页 |
5. 模型构面 | 第30-31页 |
6. 潜在变量 | 第31页 |
(二) 问卷试测 | 第31-33页 |
(三) 样本来源及统计 | 第33-39页 |
1. 样本来源 | 第33-35页 |
2. 描述性统计 | 第35-36页 |
3. 均值差异性分析 | 第36-39页 |
(四) 信度、效度分析 | 第39-43页 |
1. 信度分析 | 第39-40页 |
2. 效度分析 | 第40-43页 |
四、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 | 第43-79页 |
(一) 模型辨识和估计 | 第43-45页 |
1. 变量解释 | 第43-44页 |
2. 模型辨识 | 第44-45页 |
3. 模型估计 | 第45页 |
(二)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45-59页 |
1. 收敛效度分析 | 第46-53页 |
2. 区别信度分析 | 第53-59页 |
(三) 模型评估,拟合和修正 | 第59-68页 |
1. 模型评估 | 第59-61页 |
2. 模型拟合 | 第61-64页 |
3. 模型修正 | 第64-68页 |
(四) 路径分析及模型对比 | 第68-79页 |
1. 路径分析 | 第68-71页 |
2. 模型对比 | 第71-73页 |
3. 结果分析 | 第73-79页 |
五、对策建议及研究不足 | 第79-85页 |
(一) 对策建议“五力”层面 | 第79-81页 |
1. 员工自制力层面 | 第79页 |
2. 企业管理力层面 | 第79-80页 |
3. 工会协商力层面 | 第80页 |
4. 政府指导力层面 | 第80-81页 |
5. 非政府组织监督力层面 | 第81页 |
(二) 对策建议整体层面 | 第81-83页 |
1. 员工自制要适度,企业管理应合理 | 第81-82页 |
2. 工会选举需透明,群力群策定规章 | 第82页 |
3. 政府方向需明确,社会监督应公正 | 第82-83页 |
(三)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93-99页 |
附件B 模型标准化残差共变异数矩阵 | 第99-101页 |
附件C 员工和谐感受与劳动关系协调力结构方程模型共变异矩阵 | 第101-102页 |
附件D 雇主和谐感受与劳动关系协调力结构方程模型共变异矩阵 | 第102-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