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1-17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现实意义 | 第12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12-13页 |
1.理论工具 | 第12-13页 |
2.方法工具 | 第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四)逻辑结构及可能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逻辑结构 | 第15-16页 |
2.可能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二、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一)核心概念 | 第17-19页 |
1.政务新媒体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1.政府公信力相关理论 | 第19页 |
2.传播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三、政务新媒体与提升政府公信力之间的关系 | 第21-24页 |
(一)发展政务新媒体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内在要求 | 第21-22页 |
1.建设网络强国重要环节 | 第21-22页 |
2.提供优质政务的有效途径 | 第22页 |
(二)发展政务新媒体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外在动力 | 第22-24页 |
1.倒逼施政决策改革 | 第22-23页 |
2.推动政府职能完善 | 第23-24页 |
四、政务新媒体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实践 | 第24-32页 |
(一)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权利 | 第25-27页 |
1.提升知情权 | 第25页 |
2.加强参与权 | 第25-26页 |
3.确保监督权 | 第26-27页 |
(二)行政监督,提升行政人员廉洁奉公自觉性 | 第27-28页 |
1.是反腐败的天然盟友 | 第27页 |
2.鼓励提升政绩 | 第27-28页 |
(三)政务规范,推动实现各级政府依法执政 | 第28-30页 |
1.助推政务流程规范化 | 第29页 |
2.促进政务工作及时性 | 第29-30页 |
(四)政民合作,畅通政府与民众沟通渠道 | 第30-32页 |
1.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第30-31页 |
2.提升民主政治中民众参与度 | 第31-32页 |
五、政务新媒体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 | 第32-40页 |
(一)社会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 第32-36页 |
1.政务新媒体内容不新,流于形式 | 第33页 |
2.政务新媒体报喜不报忧,成为政绩光荣榜 | 第33-34页 |
3.信息不对等,政民沟通不畅 | 第34-35页 |
4.反馈机制滞后,民众好感降低 | 第35页 |
5.信息不真实,民众信任下降 | 第35-36页 |
(二)问题归因分析 | 第36-40页 |
1.缺乏互联网意识,对新媒体建设重视不够 | 第36-37页 |
2.平台建设薄弱,缺乏专业传媒人才 | 第37-38页 |
3.管理体系不完善,互联网法律建设滞后 | 第38页 |
4.公众的盲目从众,互联网伦理建设不足 | 第38-40页 |
六、利用政务新媒体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建议 | 第40-49页 |
(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高质量党建促进政府公信力提升 | 第40-42页 |
1.坚持理想信念不松懈 | 第41页 |
2.培养干部队伍,严肃党内生活 | 第41页 |
3.转变作风,强化纪律 | 第41-42页 |
(二)提高政府干部的互联网意识 | 第42-44页 |
1.提升现代政府的服务意识 | 第42-43页 |
2.利用政务新媒体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 | 第43-44页 |
(三)提高政府舆论应对意识,保证良性互动 | 第44-45页 |
1.提高政府回应效率 | 第44页 |
2.提升意见领袖的引领效能 | 第44-45页 |
(四)重视政务新媒体自身建设 | 第45-47页 |
1.丰富政务新媒体内容,注重互动 | 第45-46页 |
2.搭建政务新媒体提升政府效能平台 | 第46页 |
3.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政务新媒体人才队伍 | 第46-47页 |
(五)健全制度法律,加强舆论引导 | 第47-49页 |
1.完善运行规范 | 第47-48页 |
2.严格问责机制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个人简介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