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法律制度的具体设计--以双规的法治化转型为视角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 1.1 选题背景与指导思想 | 第9-10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指导思想 | 第10页 |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页 |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1.5 创新点 | 第17-19页 | 
| 第2章 双规与留置:党规反腐与国法反腐的创新之举 | 第19-29页 | 
| 2.1 双规制度 | 第19-22页 | 
| 2.1.1 双规的基本内涵 | 第19-21页 | 
| 2.1.2 双规制度的诞生与法治化进程 | 第21-22页 | 
| 2.2 留置制度 | 第22-25页 | 
| 2.2.1 留置的基本内涵 | 第22-23页 | 
| 2.2.2 留置制度的形成 | 第23-25页 | 
| 2.3 留置与双规的比较 | 第25-29页 | 
| 2.3.1 留置与双规的关联性 | 第25-26页 | 
| 2.3.2 留置与双规的差异性 | 第26-29页 | 
| 第3章 留置取代双规:中国反腐的法治化转型 | 第29-37页 | 
| 3.1 中国反腐法治化进程的现实问题 | 第29-32页 | 
| 3.1.1 党规对国法的“虹吸效应” | 第29-30页 | 
| 3.1.2 党规与国法的衔接断层 | 第30-32页 | 
| 3.2 中国反腐法治化问题的成因 | 第32-34页 | 
| 3.2.1 国家刑事诉讼反腐不能 | 第32-33页 | 
| 3.2.2 党内双规反腐异化 | 第33-34页 | 
| 3.3 留置取代双规的必要性 | 第34-37页 | 
| 3.3.1 留置取代双规是走向国法反腐的重要举措 | 第34-35页 | 
| 3.3.2 留置取代双规是党规国法协调发展之需 | 第35-37页 | 
| 第4章 留置制度的完善路径:以双规为原型 | 第37-51页 | 
| 4.1 留置立法的模式争论 | 第37-40页 | 
| 4.1.1 双规模式 | 第37-39页 | 
| 4.1.2 逮捕模式 | 第39-40页 | 
| 4.2 选择双规模式的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 4.2.1 避免刑事诉讼反腐制度的缺陷 | 第40-42页 | 
| 4.2.2 有利于延续合署办公模式 | 第42页 | 
| 4.2.3 促进党和国家反腐合力形成 | 第42-44页 | 
| 4.3 留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第44-51页 | 
| 4.3.1 留置范围的明确 | 第44-45页 | 
| 4.3.2 留置适用前提的规范 | 第45-46页 | 
| 4.3.3 留置场所的选定 | 第46-47页 | 
| 4.3.4 留置期限的规定 | 第47-48页 | 
| 4.3.5 留置法律监督的完善 | 第48-49页 | 
| 4.3.6 被留置人员权利保障机制的构建 | 第49-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