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构造论文--墩台结构(下部结构)论文--桥墩论文

考虑桩—土作用的桥墩残余位移产生机理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8-25页
    1.1 引言第8页
    1.2 桥墩震害调查第8-21页
        1.2.1 百花大桥第9-11页
        1.2.2 蒙子沟中桥第11-12页
        1.2.3 寿江大桥第12-14页
        1.2.4 庙子坪岷江特大桥第14-15页
        1.2.5 新房子大桥第15-19页
        1.2.6 映秀岷江大桥第19-20页
        1.2.7 其他桥梁第20-21页
        1.2.8 总结第2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1-23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1-22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22-23页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3-25页
2 群桩-土-桥墩相互作用数值分析模型第25-45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试验概况第25-26页
    2.3 数值模型建立第26-35页
        2.3.1 混凝土材料第26-27页
        2.3.2 钢筋材料第27-28页
        2.3.3 粘结滑移单元第28-30页
        2.3.4 桩-土相互作用第30-33页
        2.3.5 群桩效应第33-34页
        2.3.6 数值分析模型第34-35页
    2.4 模拟结果分析及讨论第35-41页
        2.4.1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第35-37页
        2.4.2 土体反力分析第37-39页
        2.4.3 桩身内力分析第39-41页
    2.5 土体参数对模型的影响第41-43页
    2.6 结论第43-45页
3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桥墩损伤分析第45-63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单桩-土拟静力试验概况第45-46页
    3.3 单桩-土相互作用拟静力数值分析模型第46-50页
        3.3.1 材料本构第46-47页
        3.3.2 桩土相互作用第47-49页
        3.3.3 数值分析模型第49-50页
    3.4 数值分析结果与讨论第50-53页
        3.4.1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第50-51页
        3.4.2 土体反应分析第51-52页
        3.4.3 桩身内力分析第52-53页
    3.5 土体约束对桥墩损伤的影响第53-60页
        3.5.1 桥墩原型介绍第53-54页
        3.5.2 单桩-土-桥墩相互作用数值分析模型第54-55页
        3.5.3 土体约束对桥墩整体延性性能的影响第55-58页
        3.5.4 土体约束对桩身局部损伤的影响第58-60页
    3.6 不同土体密实度下桥墩残余位移分析第60-61页
    3.7 结论第61-63页
4 桩-土-桥墩相互作用动力数值分析模型第63-85页
    4.1 引言第63页
    4.2 单桩-土-桥墩相互作用动力数值分析模型第63-68页
        4.2.1 土体本构模型第63-65页
        4.2.2 动力p-y单元第65-66页
        4.2.3 地震波的选取第66-67页
        4.2.4 数值模型建立第67-68页
    4.3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8-75页
        4.3.1 墩顶位移时程分析第68-72页
        4.3.2 桩身位移时程分析第72页
        4.3.3 桥墩、桩身M-φ关系曲线以及土体抗力-位移曲线第72-75页
    4.4 群桩-土-桥墩相互作用动力数值分析模型第75-79页
        4.4.1 群桩基础桥墩原型介绍第75-76页
        4.4.2 材料本构模型第76-78页
        4.4.3 群桩-土-桥墩相互作用数值分析模型第78-79页
    4.5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9-84页
    4.6 结论第84-85页
5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5.1 结论第85-86页
    5.2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91-92页
致谢第92-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凝土桥梁碳化耐久性评估与提升研究
下一篇:基于频率和优化算法的大跨桥梁结构模型修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