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网络暴力规制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1.1 研究背景第9-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21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主要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网络暴力概述第22-29页
    2.1 网络暴力的定义研究第22-25页
    2.2 网络暴力与传统暴力第25-28页
    2.3 网络暴力与网络传媒暴力第28-29页
第三章 网络暴力的类型、成因和发展逻辑第29-36页
    3.1 网络暴力的类型第29-31页
        3.1.1 语言类暴力与非语言类暴力第29页
        3.1.2 宗旨性暴力与纯粹性暴力第29-30页
        3.1.3 单一式暴力与集团式暴力第30-31页
        3.1.4 交互式暴力与分离式暴力第31页
    3.2 网络暴力的成因第31-36页
        3.2.1 “冲突基因”与“舆论极化”第31-32页
        3.2.2 “三低态势”与“网络道德失范”第32-34页
        3.2.3 “网络水军”与“从众心理”第34-36页
    3.3 网络暴力的发展逻辑第36页
第四章 网络暴力的立法现状与问题研究第36-48页
    4.1 网络暴力的域外立法研究第37-38页
    4.2 网络暴力的国内立法研究第38-43页
        4.2.1 实体性立法状况第39-42页
        4.2.2 程序性立法状况第42-43页
    4.3 网络暴力的立法问题研究第43-48页
        4.3.1 隐私权问题第43页
        4.3.2 事前防控与规制成本问题第43-45页
        4.3.3 侵权认定与案件管辖问题第45-48页
第五章 网络暴力的规制对策第48-65页
    5.1 建立以行政法为核心的规制体系第48-57页
        5.1.1 制订互联网监管单行法案第48-49页
        5.1.2 定义“人肉搜索”的法律概念第49-50页
        5.1.3 确认“人肉搜索”行为及工具的非法性第50页
        5.1.4 创设网络暴力的法定量化与分级处理机制第50-53页
        5.1.5 政府机关职能及管辖规则的完善第53-54页
        5.1.6 确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首要监管责任第54-55页
        5.1.7 建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定强制技术标准第55-57页
    5.2 完善以民法和刑法为支撑的规制体系第57-59页
        5.2.1 完善民法部门的规制作用第57-59页
        5.2.2 完善刑法部门的规制作用第59页
    5.3 “多元化”落实网络实名制政策第59-62页
        5.3.1 网络实名制的背景第60页
        5.3.2 网络实名制的利弊分析第60-62页
        5.3.3 建立“多元化”落实机制第62页
    5.4 对网络暴力的社会治理策略第62-65页
        5.4.1 加强未成年人监护人的监管责任第62-63页
        5.4.2 发挥教育机构的管制作用第63页
        5.4.3 明确工作单位的管制作用第63-64页
        5.4.4 加强网络道德宣传第64-65页
第六章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下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成年监护非讼程序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