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第13-15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2 主要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隐私权的概述第15-24页
    2.1 隐私权第15-16页
    2.2 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隐私权第16-19页
        2.2.1 定义第17-18页
        2.2.2 网络隐私权概念之分析第18-19页
    2.3 网络隐私权的特殊性第19-24页
        2.3.1 客体的特殊性第19-21页
        2.3.2 隐私载体数据化第21页
        2.3.3 网络隐私经济性第21-22页
        2.3.4 侵权手段多样化、复杂化第22页
        2.3.5 损害后果严重化第22-24页
第三章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之检视第24-32页
    3.1 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第24-27页
        3.1.1 宪法保护第24-25页
        3.1.2 民法领域保护第25-26页
        3.1.3 刑法领域保护第26页
        3.1.4 行政法领域保护第26-27页
    3.2 我国网络隐私权的司法保护第27-29页
        3.2.1 两个案例第27-28页
        3.2.2 典型意义第28-29页
    3.3 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困境分析第29-32页
        3.3.1 立法分散,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第29页
        3.3.2 立法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第29-30页
        3.3.3 举证责任分配模糊不清第30页
        3.3.4 司法裁判不统一第30-31页
        3.3.5 行业自律程度不高第31-32页
第四章 大数据时代下域外网络隐私权保护之典范第32-39页
    4.1 行业自律的典型代表——美国第32-34页
        4.1.1 美国的行业自律模式第32-33页
        4.1.2 行业自律模式评析第33-34页
    4.2 立法模式的典型代表—欧盟第34-36页
        4.2.1 欧盟的立法规制模式第34-36页
        4.2.2 立法规制模式的评析第36页
    4.3 立法为主自律为辅模式的典型代表——日本第36-37页
        4.3.1 日本的立法为主自律为辅的模式第36-37页
        4.3.2 以立法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模式分析第37页
    4.4 欧美及日本三种模式对我国的借鉴第37-39页
第五章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路径探究第39-48页
    5.1 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制第39-44页
        5.1.1 立法层面的建议第39-43页
        5.1.2 司法层面的建议第43-44页
    5.2 我国网络隐私权自治体系建构与完善第44-48页
        5.2.1 外部监管——公权力的介入第44-46页
        5.2.2 内部自觉之一——提升行业自律第46-47页
        5.2.3 内部自觉之二——加强隐私权自我保护意识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自助行为制度研究
下一篇:网络暴力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