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PC梁模型试验研究与优化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中小跨径桥梁的常见病害 | 第12-13页 |
1.3 超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 第13-16页 |
1.3.1 力学性能 | 第14页 |
1.3.2 耐久性性能 | 第14-15页 |
1.3.3 环保性能 | 第15-16页 |
1.3.4 UHPC材料的缺点 | 第16页 |
1.4 UHPC材料的应用 | 第16-20页 |
1.4.1 国外应用 | 第16-18页 |
1.4.2 国内应用 | 第18-20页 |
1.4.3 应用小结 | 第20页 |
1.5 粒子群算法概述 | 第20-21页 |
1.5.1 粒子群算法在结构优化中应用 | 第21页 |
1.5.2 本文中粒子群算法的主要改进 | 第21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UHPC-T形梁弯曲试验 | 第23-49页 |
2.1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2.2 试验模型概述 | 第23-27页 |
2.2.1 试件概况 | 第23-25页 |
2.2.2 试验梁模型制作 | 第25-26页 |
2.2.3 试验方案 | 第26-27页 |
2.3 材料力学性能 | 第27-29页 |
2.3.1 UHPC力学性能 | 第27-28页 |
2.3.2 钢筋力学性能 | 第28-29页 |
2.3.3 钢板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 第29页 |
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9-37页 |
2.4.1 试验加载过程与荷载位移曲线 | 第29-32页 |
2.4.2 荷载应变关系 | 第32-37页 |
2.5 有限元分析 | 第37-44页 |
2.5.1 UHPC的CDP模型参数 | 第37-39页 |
2.5.2 钢材本构关系模型 | 第39-40页 |
2.5.3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40-44页 |
2.6 极限承载能力理论分析 | 第44-48页 |
2.6.1 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式 | 第44页 |
2.6.2 按规范计算承载能力 | 第44-46页 |
2.6.3 简化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 第46-47页 |
2.6.4 适用性讨论 | 第47-4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超高性能混凝土梁优化设计 | 第49-67页 |
3.1 概述 | 第49页 |
3.2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49-53页 |
3.2.1 标准粒子群算法(PSO) | 第49-50页 |
3.2.2 自适应权重粒子群算法(SAPSO) | 第50-51页 |
3.2.4 基于杂交的粒子群算法(BPSO) | 第51页 |
3.2.5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IPSO) | 第51-52页 |
3.2.6 算法收敛性比较 | 第52-53页 |
3.3 承载能力计算 | 第53-56页 |
3.3.1 抗弯承载能力计算 | 第53-54页 |
3.3.2 抗剪承载能力计算 | 第54-55页 |
3.3.3 裂缝宽度计算 | 第55-56页 |
3.4 优化概述 | 第56-59页 |
3.4.1 材料参数 | 第56页 |
3.4.2 设计荷载 | 第56-57页 |
3.4.3 目标函数 | 第57页 |
3.4.4 设计变量及约束条件 | 第57-59页 |
3.5 优化结果分析 | 第59-66页 |
3.5.1 普通钢筋UHPC梁优化结果 | 第59-63页 |
3.5.2 预应力UHPC梁优化结果 | 第63-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超高性能混凝土梁结构可靠度研究 | 第67-80页 |
4.1 概述 | 第67页 |
4.2 荷载及抗力概率模型 | 第67-71页 |
4.2.1 作用效应 | 第67-68页 |
4.2.2 抗力及抗力分析 | 第68-69页 |
4.2.3 随机变量参数统计汇总 | 第69-70页 |
4.2.4 荷载效应计算 | 第70-71页 |
4.3 承载能力可靠度分析 | 第71-74页 |
4.3.1 功能函数 | 第71-72页 |
4.3.2 可靠度计算 | 第72-73页 |
4.3.3 参数优化结果可靠度分析 | 第73-74页 |
4.4 抗裂可靠度分析 | 第74-77页 |
4.4.1 裂缝宽度的可靠度指标 | 第74-75页 |
4.4.2 预应力梁抗裂性的可靠度分析 | 第75-77页 |
4.5 挠度可靠度计算 | 第77-78页 |
4.5.1 功能函数 | 第77页 |
4.5.2 可靠度计算 | 第77-78页 |
4.5.3 参数优化结果的挠度可靠度分析 | 第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