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民间刺绣技艺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8-20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五节 研究观点及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桃源民间刺绣的溯源及类别 | 第23-33页 |
第一节 桃源刺绣的历史文化 | 第23-27页 |
一、桃源刺绣的历史溯源 | 第23-26页 |
二、桃源刺绣的地域分布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桃源刺绣的应用分类 | 第27-32页 |
一、服饰类 | 第27-29页 |
二、寝具类 | 第29-30页 |
三、其他用具类 | 第30-32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桃源民间刺绣的工艺特征 | 第33-51页 |
第一节 桃源刺绣的用具分类 | 第33-40页 |
一、刺绣的工具 | 第33-37页 |
二、刺绣的材料 | 第37-40页 |
第二节 桃源刺绣的工艺流程 | 第40-43页 |
一、备料 | 第40-42页 |
二、刺绣 | 第42-43页 |
三、收尾 | 第43页 |
第三节 桃源刺绣的针法类别 | 第43-50页 |
一、平针法 | 第44-47页 |
二、缠绕针法 | 第47-48页 |
三、钉针法 | 第48-49页 |
四、编针法 | 第49-5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桃源民间刺绣的艺术特征 | 第51-99页 |
第一节 桃源刺绣的题材纹样 | 第51-82页 |
一、祥禽瑞兽 | 第51-58页 |
二、动物纹样 | 第58-65页 |
三、植物纹样 | 第65-72页 |
四、器物纹样 | 第72-75页 |
五、故事纹样 | 第75-78页 |
六、文字纹样 | 第78-80页 |
七、几何纹样 | 第80-81页 |
八、其他纹样 | 第81-82页 |
第二节 桃源刺绣的造型构成 | 第82-90页 |
一、画面构成的特征 | 第82-86页 |
二、纹样构件的特征 | 第86-89页 |
三、组合形式的特征 | 第89-90页 |
第三节 桃源刺绣的色彩特征 | 第90-98页 |
一、色相分析 | 第90-93页 |
二、用色规律 | 第93-98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五章 桃源民间刺绣的文化内涵 | 第99-112页 |
第一节 万物有灵的民俗意识 | 第99-104页 |
一、“天人合一”观与桃源刺绣 | 第99-101页 |
二、敬拜观念下的原生态民俗活动 | 第101-104页 |
第二节 辟邪纳吉的民俗信仰 | 第104-107页 |
一、桃源刺绣中的辟邪寓意 | 第104-105页 |
二、桃源刺绣中的纳吉寓意 | 第105-107页 |
第三节 阴阳交合的哲学观念 | 第107-110页 |
一、阴阳哲学观与桃源刺绣 | 第107-109页 |
二、桃源民间刺绣中的祈子寄情 | 第109-11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桃源民间刺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 第112-122页 |
第一节 桃源刺绣的传承现状 | 第112-117页 |
一、桃源刺绣的传承体系 | 第112-114页 |
二、桃源刺绣的保护现状 | 第114-117页 |
第二节 桃源刺绣的保护建议 | 第117-121页 |
一、推进桃源刺绣的申遗进程 | 第117-118页 |
二、深入发掘桃源民间刺绣艺人 | 第118-119页 |
三、推进民间工艺保护工作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 第119-121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结语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7页 |
附录一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