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理论社团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论析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20页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1.研究背景第11-12页
        2.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研究现状第13-18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三)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8-20页
        1.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2.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9-20页
一、大学生理论社团概述第20-27页
    (一)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含义及类型第20-22页
        1. 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含义第20-21页
        2.大学生“理论型”社团的分类第21-22页
    (二)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历程第22-24页
        1.萌芽时期第22-23页
        2.探索与发展时期第23页
        3.成熟时期第23-24页
    (三)大学生理论社团的特点第24-25页
        1.鲜明的政治性第24页
        2.突出的时代性第24页
        3.广泛的承启性第24-25页
    (四)大学生理论社团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第25-27页
        1.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正能量第25页
        2.促进校园文化思想引导功能的发挥第25-26页
        3.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运用平台第26-27页
二、新时代下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的机遇第27-33页
    (一)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提供新思路第27-28页
        1.隐性课程理论启示建立隐性的工作方式第27页
        2.生活教育理论启发建立生活化的教育方式第27-28页
        3.道德体验理论启迪建立体验式的活动模式第28页
    (二)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为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指明方向第28-30页
        1.大学生理论社团要坚定政治信仰第29页
        2.大学生理论社团要坚持立德树人第29-30页
        3.大学生理论社团要实现全面发展第30页
    (三)新媒体的进步拓宽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路径第30-33页
        1.网络科学技术拓展了大学生理论社团合作新途径第31页
        2.新媒体平台拓展大学生理论社团活动的新领域第31-32页
        3.新媒体拓宽大学生理论社团“多维教育”新平台第32-33页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存在的问题第33-37页
    (一)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领不够第33-34页
        1.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对理论社团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第33页
        2.单一的活动形式使得理论社团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第33-34页
    (二)对大学生理论素养的培育不够第34-35页
        1.不良的阅读习惯使大学生理论社团的阅读面较窄第34页
        2.阅读和学习方法不当导致阅读效果较差第34-35页
    (三)对大学生“三观”的引导不够第35-37页
        1.纠正错误思想观念不及时第35-36页
        2.缺乏对人生目标的引导第36-37页
四、大学生理论社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的对策第37-44页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第37-39页
        1.通过专项主题活动建设宣传阵地第37-38页
        2.通过“青马工程”建设宣传阵地第38页
        3.运用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建设宣传阵地第38-39页
    (二)建设培养大学生理论素养的重要载体第39-41页
        1.以重要节庆日为契机建设培养载体第39-40页
        2.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建设培养载体第40页
        3.采取个体激励的方式建设培养载体第40-41页
    (三)建设指导大学生“三观”的重要平台第41-44页
        1.通过分析热点问题建设指导平台第41页
        2.通过各种志愿者活动建设指导平台第41-42页
        3.通过榜样表彰活动建设指导平台第42-44页
结束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附录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人和中学体育课实施学生选项制的教学效果研究
下一篇:从克孜尔石窟壁画到岩彩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