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芥菜类论文

芥菜HDA9和AGL19克隆、表达及其与核心开花整合子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18页
    1.1 组蛋白去乙酰酶的研究进展第10-12页
        1.1.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分类第10-11页
        1.1.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作用第11-12页
        1.1.3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植物胁迫反应中的作用第12页
    1.2 MADS家族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1 MADS家族的分类特点第12-13页
        1.2.2 MADS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第13-14页
        1.2.3 MADS家族在植物胁迫反应中的作用第14页
    1.3 蛋白-蛋白互作的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酵母双杂交系统第14-15页
        1.3.2 Pull-down第15-16页
    1.4 蛋白-DNA互作的研究方法第16-18页
        1.4.1 酵母单杂交系统第16页
        1.4.2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第16-18页
第2章 引言第18-20页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8-19页
    2.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3章 BjuHDA9和BjuAGL19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0-31页
    3.1 材料第20页
        3.1.1 试验材料第20页
        3.1.2 菌种及载体第20页
        3.1.3 试验试剂第20页
        3.1.4 主要仪器第20页
    3.2 方法第20-26页
        3.2.1 试剂配制第20-21页
        3.2.2 植物总RNA提取第21页
        3.2.3 第一链cDNA合成第21-22页
        3.2.4 引物设计第22-26页
        3.2.5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6-31页
        3.3.1 BjuHDA9、BjuAGL19的cDNA克隆第26-27页
        3.3.2 BjuHDA9氨基酸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7-29页
        3.3.3 BjuAGL19氨基酸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9-31页
第4章 BjuHDA9和BjuAGL19基因表达分析第31-36页
    4.1 材料第31页
        4.1.1 试验材料第31页
        4.1.2 试验试剂第31页
    4.2 方法第31-34页
        4.2.1 植株处理第31页
        4.2.2 取材第31页
        4.2.3 总RNA的提取第31页
        4.2.4 cDNA的合成第31页
        4.2.5 BjuHDA9和BjuAGL19基因定量引物设计及扩增条件探索第31-33页
        4.2.6 BjuHDA9和BjuAGL19表达模式分析第33-3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4.3.1 BjuHDA9和BjuAGL19基因在芥菜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模式第34-35页
        4.3.2 BjuHDA9基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第35页
        4.3.3 BjuHDA9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第35-36页
第5章 BjuHDA9、BjuAGL19与BjuSOC1、BjuAGL24蛋白互作分析第36-53页
    5.1 材料第36页
        5.1.1 菌种及载体第36页
        5.1.2 试验试剂第36页
    5.2 方法第36-44页
        5.2.1 试剂配制第36-37页
        5.2.2 引物设计第37-38页
        5.2.3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8-39页
        5.2.4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9页
        5.2.5 酵母重组质粒的转化第39-40页
        5.2.6 酵母重组质粒的自激活、毒性检测第40页
        5.2.7 酵母双杂交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第40-41页
        5.2.8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1页
        5.2.9 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第41-42页
        5.2.10 SDS-PAGE电泳第42-43页
        5.2.11 目的蛋白的纯化第43页
        5.2.12 Pull-down试验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第43-44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4-53页
        5.3.1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4页
        5.3.2 酵母重组质粒的自激活及毒性检测第44-46页
        5.3.3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6页
        5.3.4 目标蛋白的诱导表达第46-47页
        5.3.5 目的蛋白的纯化第47-48页
        5.3.6 BjuHDA9与BjuSOC1、BjuAGL24蛋白互作检测第48-50页
        5.3.7 BjuAGL19与BjuSOC1、BjuAGL24蛋白互作检测第50-53页
第6章 BjuHDA9、BjuAGL19与BjuSOC1、BjuAGL24的启动子互作分析第53-64页
    6.1 材料第53页
        6.1.1 菌种及载体酵母菌株第53页
        6.1.2 实验试剂第53页
    6.2 方法第53-56页
        6.2.1 试验试剂的配制第53-54页
        6.2.2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54页
        6.2.3 酵母单杂交检测蛋白-DNA互作第54页
        6.2.4 双萤光素酶载体构建第54页
        6.2.5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54-55页
        6.2.6 农杆菌转化第55页
        6.2.7 阳性克隆的确定第55页
        6.2.8 农杆菌侵染接种第55-56页
        6.2.9 萤光素酶活性检测第56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56-64页
        6.3.1 双萤光素酶载体构建第56-57页
        6.3.2 BjuHDA9蛋白分别与BjuSOC1、BjuAGL24的启动子相互作用鉴定第57-61页
        6.3.3 BjuAGL19蛋白分别与BjuSOC1、BjuAGL24启动子相互作用鉴定第61-64页
第7章 BjuHDA9蛋白氨基酸位点突变及其与BjuSOC1、BjuAGL24启动子互作第64-71页
    7.1 材料第64页
    7.2 方法第64-66页
        7.2.1 BjuHDA9突变体扩增引物设计第64-65页
        7.2.2 BjuHDA9突变体的构建第65页
        7.2.3 BjuHDA9蛋白突变体酵母重组质粒构建第65页
        7.2.4 BjuHDA9蛋白突变体双萤光素酶重组质粒构建第65页
        7.2.5 酵母单杂交鉴定蛋白-DNA互作第65-66页
        7.2.6 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蛋白-DNA互作第66页
    7.3 结果与分析第66-71页
        7.3.1 BjuHDA9点突变体的构建第66页
        7.3.2 酵母重组载体的构建第66-67页
        7.3.3 双萤光素酶重组质粒构建第67-68页
        7.3.4 BjuHDA9突变体蛋白分别与BjuSOC1、BjuAGL24启动子相互作用鉴定第68-71页
第8章 结论第71-72页
第9章 讨论第72-74页
    9.1 探讨BjuHDA9与BjuSOC1、BjuAGL24关系第72页
    9.2 探讨BjuAGL19与BjuSOC1、BjuAGL24关系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附录第79-82页
致谢第82-83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84页
在校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芥菜J3基因克隆、表达及调控开花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柑橘果实多甲氧基黄酮的提取、富集与分离纯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