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分析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评价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3.3 国内研究进展评述 | 第16页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21页 |
2.1 资源环境状况 | 第18页 |
2.2 农业发展情况 | 第18-19页 |
2.3 农业可持续发展情况 | 第19-21页 |
2.3.1 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9页 |
2.3.2 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ASDI)评价方法 | 第21-27页 |
3.1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3.1.1 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21页 |
3.1.2 农业生态学 | 第21-22页 |
3.1.3 能量投入产出分析法 | 第22页 |
3.2 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方法 | 第22-27页 |
3.2.1 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模型的构建 | 第23-24页 |
3.2.2 评价指标体系与参数选择 | 第24-27页 |
第四章 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27-34页 |
4.1 数据内容 | 第27页 |
4.2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分析 | 第27-31页 |
4.2.1 总投入能情况 | 第27-29页 |
4.2.2 总产出能情况 | 第29-30页 |
4.2.3 产投效益分析 | 第30-31页 |
4.3 各县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比较分析 | 第31-32页 |
4.3.1 东片区分析 | 第31-32页 |
4.3.2 西片区分析 | 第32页 |
4.4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五章 铜仁市农业可持续性评价 | 第34-56页 |
5.1 模型拟合情况 | 第34-37页 |
5.2 铜仁市年际间的ASDI演变趋势分析 | 第37-50页 |
5.2.1 碧江区ASDI分析 | 第37-39页 |
5.2.2 德江县ASDI分析 | 第39-40页 |
5.2.3 江口县ASDI分析 | 第40-41页 |
5.2.4 石阡县ASDI分析 | 第41-42页 |
5.2.5 思南县ASDI分析 | 第42-44页 |
5.2.6 松桃县ASDI分析 | 第44-45页 |
5.2.7 万山区ASDI分析 | 第45-46页 |
5.2.8 沿河县ASDI分析 | 第46-47页 |
5.2.9 印江县ASDI分析 | 第47-49页 |
5.2.10 玉屏县ASDI分析 | 第49-50页 |
5.3 铜仁市ASDI空间分布分析 | 第50-51页 |
5.4 铜仁市下降年份ASDI指数分析 | 第51-54页 |
5.5 小结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6-57页 |
6.1 结论 | 第56页 |
6.2 建议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