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自复位结构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桥梁结构地震经济评估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自复位耗能桥墩的组成及抗震设计 | 第15-27页 |
2.1 自复位耗能桥墩基本组成 | 第15-17页 |
2.2 耗能阻尼器类型 | 第17-20页 |
2.3 自复位耗能桥墩组件设计 | 第20-24页 |
2.3.1 承重组件设计 | 第20-21页 |
2.3.2 耗能组件设计 | 第21-22页 |
2.3.3 自复位组件设计 | 第22-24页 |
2.3.4 嵌合式接头选择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7页 |
第三章 自复位耗能桥墩的力学性能 | 第27-35页 |
3.1 残余位移 | 第27页 |
3.2 自复位耗能桥墩的力学特性 | 第27-33页 |
3.2.1 侧移刚度 | 第27-28页 |
3.2.2 抗弯承载力 | 第28-31页 |
3.2.3 抗剪承载力 | 第31-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自复位耗能桥墩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35-47页 |
4.1 自复位耗能桥墩在SAP2000中的模型建立 | 第35-38页 |
4.1.1 SAP2000的有限元模拟分析平台 | 第35页 |
4.1.2 自复位耗能桥墩的模型建立 | 第35-38页 |
4.2 自复位耗能桥墩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38-42页 |
4.2.1 Pushover分析介绍 | 第38-39页 |
4.2.2 Pushover分析模拟和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4.3 自复位耗能桥墩地震反应分析 | 第42-45页 |
4.3.1 地震波选择与调整 | 第43-44页 |
4.3.2 地震波作用下桥墩反应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自复位耗能桥墩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 | 第47-59页 |
5.1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思想 | 第47-49页 |
5.2 非线性位移设计谱的研究 | 第49-50页 |
5.3 自复位耗能桥墩目标位移的确定 | 第50-53页 |
5.4 自复位耗能桥墩基于位移的设计流程 | 第53-55页 |
5.5 实例计算 | 第55-5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自复位耗能桥梁地震经济损失评估 | 第59-69页 |
6.1 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估计 | 第59-64页 |
6.1.1 基本理论 | 第59-61页 |
6.1.2 地震危险性分析 | 第61-63页 |
6.1.3 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计算 | 第63-64页 |
6.2 地震误工时间估计 | 第64-66页 |
6.2.1 平均误工时间模型 | 第64-65页 |
6.2.2 误工时间计算 | 第65-66页 |
6.3 地震人员伤亡损失 | 第66-68页 |
6.3.1 地震死亡率模型 | 第67页 |
6.3.2 地震人员伤亡损失估计结果 | 第67-6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