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严寒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基本概念 | 第12-14页 |
1.2.1 建筑设计热工分区 | 第12-13页 |
1.2.2 大体积混凝土 | 第13-14页 |
1.3 严寒地区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般措施 | 第14-17页 |
1.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 第15页 |
1.3.2 原材料质量控制 | 第15-16页 |
1.3.3 其它质量控制 | 第16-17页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7-21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的基本理论 | 第22-29页 |
2.1 混凝土温度场理论 | 第22-27页 |
2.1.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 | 第22页 |
2.1.2 热传导方程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22-27页 |
2.2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基本理论 | 第27-28页 |
2.2.1 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概念 | 第27页 |
2.2.2 混凝土温度应力发展变化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仿真分析 | 第29-57页 |
3.1 对象概述 | 第29-31页 |
3.1.1 工程概况 | 第29页 |
3.1.2 地质资料 | 第29-30页 |
3.1.3 气象资料 | 第30-31页 |
3.1.4 水文资料 | 第31页 |
3.1.5 设计资料 | 第31页 |
3.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控 | 第31-41页 |
3.2.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目的 | 第31-32页 |
3.2.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要求 | 第32页 |
3.2.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的实施 | 第32-34页 |
3.2.4 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冷却管的布置方案 | 第34-37页 |
3.2.5 温度监测的环境 | 第37-38页 |
3.2.6 温度监测的设备 | 第38-39页 |
3.2.7 测点的布置 | 第39-40页 |
3.2.8 现场温度控制标准 | 第40-41页 |
3.2.9 温度监控流程 | 第41页 |
3.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1-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温控计算数值模拟 | 第57-77页 |
4.1 温度场与温度应力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57-68页 |
4.1.1 混凝土温度场有限元计算 | 第57-63页 |
4.1.2 混凝土冷却水管温度场计算 | 第63-64页 |
4.1.3 混凝土应力有限元计算 | 第64-68页 |
4.2 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68-72页 |
4.2.1 混凝土配合比及相关参数 | 第68页 |
4.2.2 计算模型 | 第68-69页 |
4.2.3 计算结果 | 第69-72页 |
4.3 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 第72-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77-78页 |
下阶段需要研究的问题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