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及其理念建设研究--以兰州黄河嘉酿啤酒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2.1 安全管理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6-18页 |
2.1.1 安全认识论 | 第16页 |
2.1.2 安全价值观 | 第16-17页 |
2.1.3 安全方法论 | 第17-18页 |
2.1.4 安全社会学原理 | 第18页 |
2.1.5 风险管控原理 | 第18页 |
2.2 事故模式的应用 | 第18-24页 |
2.2.1 事故链锁理论 | 第18-20页 |
2.2.2 系统理论 | 第20-22页 |
2.2.3 轨迹交叉理论 | 第22-24页 |
3 安全管理与安全管理理念探讨 | 第24-35页 |
3.1 安全管理要素分析 | 第24-25页 |
3.2 安全管理理念的设计原则 | 第25-26页 |
3.3 安全理念的应用原则 | 第26-27页 |
3.4 安全理念的应用及重要性分析 | 第27-31页 |
3.4.1 安全理念的应用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3.4.2 安全理念的重要性分析 | 第29-31页 |
3.5 安全管理与安全管理理念关联分析 | 第31-35页 |
3.5.1 安全事故与安全理念的关联分析 | 第31-32页 |
3.5.2 安全管理与安全理念的内在联系 | 第32-35页 |
4 兰州黄河嘉酿啤酒有限公司安全现状评价 | 第35-55页 |
4.1 评价目的及依据 | 第35-36页 |
4.1.1 评价目的 | 第35页 |
4.1.2 评价依据 | 第35-36页 |
4.2 评价程序 | 第36-37页 |
4.2.1 安全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 | 第36-37页 |
4.2.2 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37页 |
4.3 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选择 | 第37-40页 |
4.3.1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 | 第37-38页 |
4.3.2 评价方法选择 | 第38-40页 |
4.3.3 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 | 第40页 |
4.4 显著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 | 第40-41页 |
4.5 安全评价分析 | 第41-53页 |
4.5.1 周边环境与总平面布置单元 | 第41-42页 |
4.5.2 工艺设施单元 | 第42-46页 |
4.5.3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单元 | 第46-50页 |
4.5.4 安全管理单元 | 第50-53页 |
4.6 评价结论与安全对策措施 | 第53-55页 |
5 安全理念的应用及优化 | 第55-65页 |
5.1 安全理念的应用 | 第55-56页 |
5.1.1 黄河啤酒安全管理综述 | 第55页 |
5.1.2 黄河啤酒安全理念的实践应用 | 第55-56页 |
5.2 安全理念的优化 | 第56-65页 |
5.2.1 安全理念的优化原则 | 第56-57页 |
5.2.2 安全理念的阶段性优化方案 | 第57-59页 |
5.2.3 黄河啤酒安全理念的优化 | 第59-62页 |
5.2.4 安全培训理念的优化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