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行粒数主效QTL KERNEL NUMBER PER ROW6(KNR6)的克隆与功能解析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缩略语表第14-15页
1 文献综述第15-34页
    1.1 玉米遗传学研究进展第16-21页
        1.1.1 玉米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第16-18页
        1.1.2 玉米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第18-19页
        1.1.3 转座子在玉米遗传学中的研究第19-21页
    1.2 玉米花序发育的特点第21-23页
    1.3 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第23-30页
        1.3.1 玉米产量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第24-26页
        1.3.2 花序结构的遗传控制和产量的形成第26-27页
        1.3.3 调控玉米花序结构的分子机制第27-30页
    1.4 生长素与花序发育第30-32页
    1.5 甲基化在基因修饰中的作用第32-33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3-34页
2 材料方法第34-45页
    2.1 实验材料及来源第34-37页
        2.1.1 QTL定位材料第34页
        2.1.2 关联分析及驯化选择分析材料第34-35页
        2.1.3 玉米遗传转化材料第35-36页
        2.1.4 育种效应评价材料第36页
        2.1.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材料第36-37页
        2.1.6 KNR6超表达转化事件OE-3与自交系杂交材料第37页
    2.2 实验方法第37-45页
        2.2.1 目标区段分子标记开发第37页
        2.2.2 田间试验与表型鉴定第37-38页
        2.2.3 基因型分析第38-39页
        2.2.4 候选基因扩增及全长cDNA克隆第39-40页
        2.2.5 基因的表达分析第40-41页
        2.2.6 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第41页
        2.2.7 系统进化树分析第41页
        2.2.8 甲基化分析第41-42页
        2.2.9 KNR6位点的核苷酸多样性,不同单倍型频率分布及分子进化研究第42-43页
            2.2.9.1 核苷酸多样性分析及联合假设检验第42页
            2.2.9.2 最小生成树的构造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第42-43页
        2.2.10 近等基因系幼穗小花数目的统计第43页
        2.2.11 生长素的测定第43页
        2.2.12 荧光素酶活性鉴定第43-45页
3 结果分析第45-88页
    3.1 NIL~(qKNR6)与NIL~(qkmr6)的表型差异第45-47页
    3.2 KNR6的图位克隆及候选基因结构多态型分析第47-54页
        3.2.1 KNR6的精细定位与克隆第47-50页
        3.2.2 候选基因结构多态性分析第50-54页
    3.3 候选基因表达分析及编码的蛋白特征第54-59页
        3.3.1 基因的时空表达及重组家系幼穗中的表达分析第54-57页
        3.3.2 系统进化树分析第57-59页
    3.4 KNR6在玉米中的遗传转化第59-65页
    3.5 近等基因系及转基因家系间IM大小的比较和IAA含量的测定第65-67页
    3.6 KNR6在自然群体中的遗传效应第67-73页
        3.6.1 KNR6关联分析第67-72页
        3.6.2 KNR6在自交系中的表达量与行粒数的相关性分析第72-73页
    3.7 TE-PAV调控KNR6表达第73-75页
    3.8 KNR6在近等基因系中甲基化水平分析第75-77页
    3.9 KNR6在育种上的效应第77-83页
        3.9.1 KNR6位点TE-PAV遗传效应评价第77-79页
        3.9.2 KNR6的有利等位基因辅助选择育种第79-83页
    3.10 KNR6不同等位基因的起源、分布及驯化选择分析第83-88页
        3.10.1 TE-PAV的起源及频率分布第83-86页
        3.10.2 KNR6的驯化选择分析第86-88页
4 讨论第88-96页
    4.1 KNR6具有增加玉米产量的功能第88-89页
    4.2 KNR6的功能位点第89-91页
    4.3 KNR6协调产量和适应性第91-92页
    4.4 KNR6独立于CLV-WUS途径之外调控花序发育第92-93页
    4.5 KNR6蛋白可能参与生长素运输途径第93-95页
    4.6 结论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1页
附录A第111-152页
    附录1 种子胚乳DNA提取方法第111-112页
    附录2 本实验所需的引物信息第112-114页
    附录3 本研究中用到的自交系信息第114-131页
    附录4 本研究用到的地方品种信息第131-139页
    附录5 本研究中用到的大刍草信息第139-148页
    附录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第148-150页
    附录7 植物总RNA的提取,纯化及反转录第150-151页
    附录8 LUC荧光素酶瞬时表达载体鉴定序列第151-152页
附录B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蓝型油菜开花调控因子BnaA3.FRI的功能分析和基于染色体代换系的花期QTL定位
下一篇:水稻节水灌溉条件下水氮利用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