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一章 布尔迪厄思想渊源及其对西方“趣味”理论的反思 | 第22-42页 |
1.1 布尔迪厄思想渊源 | 第22-32页 |
1.1.1 作为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的布尔迪厄 | 第22-29页 |
1.1.2 布尔迪厄社会学美学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1.2 从味觉到趣味——布尔迪厄对西方“趣味”理论的反思 | 第32-42页 |
1.2.1 “趣味”的词义 | 第32-35页 |
1.2.2 前美学时期的“趣味” | 第35-36页 |
1.2.3 美学时期的“趣味” | 第36-39页 |
1.2.4 后美学时期布尔迪厄对其之前“趣味”理论的反思 | 第39-42页 |
第二章 趣味判断的审美配置 | 第42-69页 |
2.1 资本—审美趣味产生的基础 | 第43-53页 |
2.1.1 资本的类型 | 第43-45页 |
2.1.2 文化资本 | 第45-47页 |
2.1.3 文化贵族的爵位和领地:学校教育资本和继承的文化资本 | 第47-51页 |
2.1.4 社会位置的空间分布 | 第51-53页 |
2.2 习性—审美趣味的先在条件与直接表征 | 第53-61页 |
2.2.1 习性的双重结构化 | 第53-58页 |
2.2.2 生活风格的空间 | 第58-61页 |
2.3 场域—审美趣味相互斗争的场所 | 第61-67页 |
2.3.1 场域的结构 | 第61-64页 |
2.3.2 场域的动力 | 第64-67页 |
2.4 小结:实践的经济 | 第67-69页 |
第三章 趣味区分与身份认同 | 第69-93页 |
3.1 文化贵族的趣味与身份认同:区分性与自我型身份认同 | 第71-78页 |
3.2 中产阶级的趣味与身份认同:意愿性与他者型身份认同 | 第78-84页 |
3.3 民众阶级的趣味与身份认同:必然性与无力型身份认同 | 第84-87页 |
3.4 理想性的趣味与身份认同:自主性趣味与自我-他者型身份认同 | 第87-93页 |
结语:超越与反思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