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昆虫分类学论文--有翅亚纲论文--直翅目论文

腹露蝗属的订正、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9-17页
    1.1 腹露蝗属研究进展概述第9-12页
        1.1.1 腹露蝗属的分类学地位及地理分布特点第9页
        1.1.2 腹露蝗属的形态分类特征第9-10页
        1.1.3 腹露蝗属研究进展概述第10-12页
    1.2 系统发育研究方法概述第12-13页
    1.3 生物地理学概述第13-15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第2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第17-21页
    2.1 研究材料第17-18页
    2.2 研究方法第18-21页
        2.2.1 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第18页
        2.2.2 标本拍照第18页
        2.2.3 测量标准第18-21页
第3章 腹露蝗属的订正第21-27页
    3.1 腹露蝗属分种检索表第21-22页
    3.2 九宫山腹露蝗,新种Fruhstorferiola jiugongshana sp.nov第22-26页
    3.3 异物同名的订正第26-27页
第4章 形态系统发育研究步骤第27-47页
    4.1 单系性的确定第27页
    4.2 外群的确定第27页
    4.3 特征选取和极性的判断第27-28页
    4.4 性状状态的编码第28页
    4.5 性状及性状状态第28-32页
    4.6. 性状矩阵第32-36页
    4.7. 系统分析第36-46页
        4.7.1 使用Paup建立ML树、MP树与NJ树第36-42页
        4.7.2 使用Macclade对腹露蝗性状矩阵的分类分析第42-46页
    4.8 总结与讨论第46-47页
第5章 基于线粒体基因序列联合建树的腹露蝗属部分种分子系统学研究第47-55页
    5.1 分子系统学概述第47-48页
    5.2 腹露蝗属部分种基因序列的获得第48-54页
        5.2.1 腹露蝗属部分种DNA提取第48-49页
        5.2.2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49-50页
        5.2.3 PCR与测序第50页
        5.2.4 测序结果分析与处理第50页
        5.2.5 基于序列建树使用的软件及方法第50-51页
        5.2.6 联合数据集的软件分析第51-52页
        5.2.7 腹露蝗属部分种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52-54页
    5.3 总结与讨论第54-55页
第6章 腹露蝗属的生物地理学分析第55-59页
    6.1 腹露蝗属的地理分布第55-56页
    6.2 总结与讨论第56-59页
总结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附录第69-77页
致谢第77-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ASGNA拟南芥鉴定、抗虫性分析和对棉花的遗传转化
下一篇:高校生物师范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现状调查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