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基于TOPSIS法的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3-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第18-24页
    2.1 智慧城市相关理论第18-20页
        2.1.1 智慧城市概念内涵第18-19页
        2.1.2 智慧城市特征第19-20页
    2.2 智慧城市评价相关理论第20-23页
        2.2.1 城市信息化测评理论第20-21页
        2.2.2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第21-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构建第24-35页
    3.1 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4-30页
        3.1.1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24页
        3.1.2 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理论框架第24-27页
        3.1.3 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7-30页
    3.2 基于熵权-TOPSIS的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第30-34页
        3.2.1 指标权重方法的确定第30-31页
        3.2.2 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第31页
        3.2.3 熵权-TOPSIS方法原理第31页
        3.2.4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TOPSIS的评价步骤第31-34页
    3.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合肥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第35-50页
    4.1 合肥市智慧城市发展现状第35-39页
        4.1.1 合肥市智慧城市发展基础第35-38页
        4.1.2 合肥市智慧城市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第38-39页
    4.2 合肥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第39-42页
        4.2.1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39页
        4.2.2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评价结果计算第39-42页
    4.3 合肥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第42-49页
        4.3.1 智慧城市规划水平分析第42-43页
        4.3.2 智慧城市基础建设水平分析第43-44页
        4.3.3 智慧城市产业发展与创新生产水平分析第44-45页
        4.3.4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分析第45-46页
        4.3.5 智慧政府管理水平分析第46-47页
        4.3.6 智慧环境水平分析第47-48页
        4.3.7 合肥市智慧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分析第48-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合肥市智慧城市发展对策与建议第50-55页
    5.1 合肥市智慧城市发展建议第50-54页
        5.1.1 建立智慧城市系统认知结构第50-51页
        5.1.2 健全智慧城市建设组织体系第51页
        5.1.3 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第51-52页
        5.1.4 优化智慧人才队伍第52-53页
        5.1.5 创新科技转化机制第53-54页
    5.2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移动黑龙江省公司集团专线业务战略研究
下一篇:在华韩国餐饮特许连锁店的本地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