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直放站的研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4页
    1.1 集群通信系统概述第11-12页
    1.2 课题背景第12-13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第13-14页
第二章 直放站射频部分设计第14-36页
    2.1 系统指标的制定第14-15页
    2.2 系统方案的选择第15-16页
    2.3 系统指标的分析与预算第16-23页
        2.3.1 系统增益第16-17页
        2.3.2 系统噪声系数第17-18页
        2.3.3 互调衰减第18-19页
        2.3.4 增益调节范围第19页
        2.3.5 传输时延第19页
        2.3.6 系统上下行环路隔离第19-20页
        2.3.7 直放站阻塞第20页
        2.3.8 带外杂散发射第20-21页
        2.3.9 系统本振模块设计第21页
        2.3.10 带外抑制第21-22页
        2.3.11 自动增益控制模块设计第22页
        2.3.12 增益平坦度第22-23页
    2.4 系统各级模块器件选型第23-30页
        2.4.1 系统中无源器件的选型第23-25页
            2.4.1.1 双工器的选型第23-24页
            2.4.1.2 声表滤波器选型第24-25页
        2.4.2 放大器选型第25-26页
            2.4.2.1 低噪声放大器第25页
            2.4.2.2 射频放大器及可变增益放大器第25页
            2.4.2.3 推动放大器及末级功放第25-26页
        2.4.3 混频器的选型第26-27页
        2.4.4 系统本振设计第27-30页
    2.5 关键模块的仿真设计第30-35页
        2.5.1 低噪声放大模块的仿真设计第31-32页
        2.5.2 变频模块仿真设计第32-34页
        2.5.3 功放模块设计第34-35页
    2.6 本章总结第35-36页
第三章 直放站数字部分设计第36-52页
    3.1 软件无线电及数字中频技术第36-37页
    3.2 数字中频技术的相关理论第37-51页
        3.2.1 Nyquist采样定理第37-38页
        3.2.2 带通信号采样定理第38-39页
        3.2.3 多速率信号处理第39-42页
            3.2.3.1 整数倍抽取第39-41页
            3.2.3.2 整数倍内插第41-42页
        3.2.4 数字滤波器设计第42-44页
            3.2.4.1 FIR滤波器设计第43-44页
            3.2.4.2 CIC滤波器的设计第44页
        3.2.5 数字上/下变频第44-46页
            3.2.5.1 数字本振第45-46页
            3.2.5.2 数字混频器第46页
        3.2.6 自适应干扰消除模块第46-51页
            3.2.6.1 自适应干扰消除原理第47-50页
            3.2.6.2 LMS算法的MATLAB性能仿真第50-51页
    3.3 本章总结第51-52页
第四章 数字中频模块的仿真及实现第52-63页
    4.1 数字中频系统的开发环境第52-53页
    4.2 数字中频系统设计方案第53-54页
    4.3 DDC模块的仿真设计及验证第54-59页
        4.3.1 NCO模块的仿真及验证。第54-55页
        4.3.2 数字混频模块仿真及验证第55-56页
        4.3.3 CIC抽10滤波器的仿真及验证第56-58页
        4.3.4 FIR滤波器的仿真及验证第58-59页
    4.4 干扰消除模块的仿真及实现第59-61页
        4.4.1 延时模块设计第59页
        4.4.2 系数更新模块设计第59-60页
        4.4.3 自适应滤波器设计第60页
        4.4.4 相减模块设计第60-61页
    4.5 数字上变频模块仿真及验证第61-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直放站硬件测试第63-74页
    5.1 系统本振调试与测试第64-65页
    5.2 系统增益及带内波动测试第65-67页
    5.3 链路输出功率测试第67-68页
    5.4 系统噪声系数测试第68-69页
    5.5 系统带外抑制度测试第69-70页
    5.6 系统ACPR测试第70-71页
    5.7 数字信道选择模块测试第71-73页
    5.8 本章总结第73-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5页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第74页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信道的建模与均衡
下一篇:PIND用冲击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建模与实现